Wednesday, July 15, 2015

关于网络中立性的探讨

关于网络中立性的探讨

Discussion about net neutrality

To a dear and respected gentleman and his team

Dear Sir,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in waiting my reply about net neutrality. Now I have finished writing my opinions about this topic in Chinese. And I would like to happily share my ideas with you. I am sorry that I can only more fluently express my thoughts in Chinese rather than English. So I will highly appreciate if your team could help themselves translating this Chinese essay into English for your policy reference. What's more, I would recommend you Mr. Qi Qian who could professionally translate Chinese into English if you are lack of such capability.
    This reply is to the mail you have sent to my mailbox at 2:21 in Nov 11th, 2014. It may be Beijing time. Your mail title is 'The President wants you to see this'.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to my mail!
    Wish you great progresses.

Sincerely,
Jianfei -->


尊敬的欧先生:您好!
    由于本人对网络中立性也是听闻不久,不能做很深入地探讨,只能说一些粗浅的见解。我所提的各项主张和原则,均可能需要因应形势的变化,而做进一步的变通或策划。也许熟悉网络业务机制的人,会提出比我更好的建议。并且,我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想法,即使我所想的是正确的、能因应网络形势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的细化、规范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并由合适的执行者施行,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主意好,但执行不当,那么一切仍付诸流水。

    以下就是我所想到的、关于网络中立性的一些想法:

    1、公平服务(Fair Play)、利益均沾。即是说,如果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给某客户一种服务或资源,那么其他客户也有权以同等条件和代价获得同样的服务。例如有如下几个简单的例子:
    一是,网络软服务提供商(网络内容呈现者,ICP,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向网络硬服务提供商(如网络传输硬件及服务提供者,ISP等,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索取硬件服务时,就要应用公平服务原则。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Netx视频网站向V公司(ISP,网络传输服务提供者)提出合作,以某代价让Netx网站的视频更快地传输和呈现在视频受众前,那么,其他视频公司也有权要求V公司在相同代价和条件下,达到对其他视频网站,有相同的网络视频传输服务水准,这就是Fair Play。Fair Play是有前提的,即公平服务、利益均沾(有点像鸦片战争后,美国方面对于其他蚕食大清帝国的外国政府,所提出的利益均沾政策)。同时,网络中立性并不意味着不要付出代价,就享受到同一级别的服务,我个人认为,应当是说,在有相同或相近的代价和成本下,达到提供服务者对客户提供服务的同一性。
    二是一个更复杂的双向服务关系,这是互联网上独有的搜索入口和内容提供者之间的关系。用形象的例子来说,例如狗狗搜索引擎在网络上用爬虫程序索引资料,并向搜索用户提供搜索结果。应当说,如果内容提供商(ICP)WJ报纸的网站,请求狗狗引擎以WJ公司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予以提高WJ公司及其网文的搜索排名,那么,其他的内容提供商,比如说与WJ报纸同一行业的XJ媒体,也有权要求狗狗引擎以索取相同或相近代价的方式,来向XJ公司(这是举例用XJ,即与WJ公司同行的其他公司)提供相同或相近的内容搜索排名。这就是狗狗引擎方面的Fair Play。

    另一方面,大型内容提供商,如掏网(电商网站),也应向搜索引擎提供Fair Play。因为如果电商掏网向猫猫搜索引擎提供了内容索引及爬行程序浏览权限,却不向狗狗引擎提供这样类似的Access权限或机制,那显然掏网对于狗狗引擎是不公平的,起码在狗狗引擎愿意付出与猫猫引擎相同或相近代价的前提下,如果掏网还不答应内容同等开放,那么掏网就显然不够Fair Play了。

    三是,网络内容的相对中立。不可否认,任何网络内容都有其正面性和负面性,起码根据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这样,所以,媒体内容是有倾向性的,不可能完全做到四平八稳,一碗水端平。但是,如果内容提供商(以下简称媒体,主要是指网络媒体),能够显式地容留负面的评论Comments于其页面上,或显式地给出倾向性相反的内容链接,于其主体内容页面上,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Fair Play,这有利于网络内容的受众结合两向相反的信息,真正做到独立思想,从而让受众更有机会做出真正切实有效的主见和行动。综观国际媒体,尚无一例有显式体现与主体内容正、反方两种观点倾向的办报、办网Policy,即便是狗狗搜索引擎,它也只是在主页列出数十个搜索结果,而未做正反面区分,也许十个搜索结果里,全是正面,或全是负面,也未可知。欧美作为全世界的发展标杆,理应在此方面做出表率,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Fair Play政策,而不能只把Net Neutrality网络中立性体现在硬件传输速度上。
    特别而言,对于某支股票、公司、大宗商品的评论,正、反面的媒体内容,如果没有坚持相对中立立场,而只是一味讲求隐性地单方面信息灌输轰炸(也不告诉受众,观点可能有偏颇,或显式地指出反方向内容链接及指引,只是一味讲正面,或一味讲负面),这特别会误导人,更不是自由世界所追求的Fair Play。我想这一点您应该想得到,只是暂时没法做到。
    总之,应当制定一个规范,让媒体趋向相对中立(即显式地、并列地、反映主体内容的正、反方向观点,即使可能某方向的内容比例会多一点,那没事,有无并列,就是有无的问题,正反观点篇幅比例问题,只是多、少问题,那应当允许。我想通过一定的引导和规范,欧美国家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更大的进步,从而避免媒体成为寡头操纵受众行为的玩具toy,而是让媒体不由自主地成为受众自觉有主见的有用工具tool。

    2、区分基本服务和高级服务。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些网络服务已经成为基本的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WWW等,这些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已经必不可少的,应在网络传输中予以保证。但也有些服务,如BT等,应当允许ISP收费提供这些服务。基本的服务事关网络文明的基础,应当责成ISP努力在政府部门设定的统一基准上予以保障;而高级的服务,则应由ISP酌情收费并予以提供。

    就像一百年前装修房子,可能只要水通了即可,而现在不同,房子装修,水、电力、电话、暖气、冷气、宽带网络、无线网络等都要通,几乎成为标配,所以基本的互联网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文字+图片浏览,无疑应是90%以上网络受众的基本需求,应强制或近乎刚性地让网络传输服务提供者(ISP)予以满足,当然服务受众得付出一定代价,因为提供服务是需要成本的,而这种代价或成本,以及提供的基本服务规格(Specification),应当公平一致地由公权力部门或行业公会予以核定或划定。特别是如何界定哪些网络传输可以属于基本服务,这需要很好、很细致地规划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非一篇小小的本文所能及。

    至于高级和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如BT(Bit Torrent),并不是每个网络用户需要的,可能仅是小众需求,应当允许ISP予以制定个性化的、提供传输服务的政策,但ISP确定下来的服务政策或规则,应当向网民显式明确(explicit),要光明正大,不要偷偷来禁BT,而是明确说某种网络服务套餐是禁BT的,或有偿使用BT协议的,这样就够Fair Play。当然,如果ISP公司CCC向网民出示在一定代价下,提供BT传输服务,那么CCC公司对所有所服务和所辖的网民,都应有义务提供该规格的服务,只要所辖网民提出请求的话,这也是Fair Play。

    当然,我也看到,一些关键服务(区别于我上面所说的基本服务和高级服务),如医疗、教育、金融、政令、军令等,其所需的基础网络必须有较大的畅通度,不然严重影响业务开展,我看到一些文章已经说了这个事,我个人认为决策当局可以在这方面再另外制定一个Specification(规范),来管管这方面的刚性需求。

    除了基本服务、高级服务、关键服务,我个人认为还应设定一个类目叫“未知服务”,加入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收费规范条款。因为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谁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什么新型的网络应用传输协议(但,将来肯定会有比现在更多类型的网络传输服务),将此作为一个规范项目,有助于保证网络创新,将来出现新型应用服务,不会因为没有明确的供应带宽而遭到带宽断奶,这不利于国家的创新建设和企业发展。


    3、对于ISP,关于最后一公里线路。由于最后一公里线路基本上由业主和小区控制,因此外来的ISP等在网络布线时并不易进入,于是这造成了最后一公里线路成为已进入的ISP(以下假设是CCC公司)针对尚未进入却想进入这最后一公里范围的其他ISP,所设置的有力门槛,一方面CCC公司可以向小区业主索取高价,不够Fair Play,另一方面,CCC公司利用小区物业障碍,阻碍其他ISP公司进入该小区,也不够Fair Play。典型的看家奴比主人还要恶。
    一个小区如此,一个城市或城镇,对于已网络进驻的某些ISP而言,利益上也是如此。
    我个人解决类似问题的建议的对策是把最后一公里线路的资产打包,然后可由业主、维护人及相关各方等平衡持股。这并不是专家的意见,只是我个人闭门造车想的。以下略述。
    关于公有公司,我个人认为,体现公有的办法并不是止于政府委托出资人持有公有公司股份或控股股份。中国有句古话,“上善若水”,又有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如同美国为代表的典型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一样,轮流坐庄。我个人粗浅地设想,对于公益、公有性的Utility类公司,完全可以加如下一个股东限定,即股东当前所买进的公有公司股票,应当强制最少在持有的一定期限后要转让,如至少四年或五年后要转让,这样就会使这种Utility类公司的股票始终处于流转状态,避免单一股东或管理层坐大垄断,也避免政府代为持股,或虚位或强势,于各方都好。
    例如,每隔5年,就强制让原持股者售出资产股票,由新持股者持有,这样,就会使利益格局不断变化,而不致一潭死水。
    对于像最后一公里线路的Utility类公司,由于牵扯业主、物业、公司运营层、维护方、硬件等多重因素,我个人认为像上述公有公司那样,实现股份强制流转,是一个较新颖的办法,有利于维护公司以近乎公益的角度稳定运营,避免受单一方面的独断专行。

    另外,对于这类Utility公司,还可以加上相关利益方的股份持有最大比例限制,即限制单一利益方的最大持股比例,一是限制单一利益方面的股份比例,例如可限制物业业主、公司运营维护团队、主干网ISP持股比例最大不超过总股本的33%(这里是举例,具体限额数字如何较好,还要由政策制定和执行者测算),二是限制单一实体(自然人或法人、机构)持股的最大比例,例如不超过总股本的10%(也是举例的数,具体应再测算详研)。

    当然,这样的最后一公里线路公司,与某个Internet主干网ISP公司合作挂接网络线路,实现最后一公里线路与主干网的顺利对接,就可以较为公平,甚至如果可能,最后一公里线路公司可以让一个小区网或城镇网,实现与多个ISP主干网的多重接入,这也就避免了最后一公里线路的重复建设。

    基于此,主干网与最后一公里的相对分离,还需要把两种网络的接口标准化(作为一种规范定下来),以利于最后一公里网络公司(以下以ZZZ公司为例)换一个主干网ISP,如果最后一公里网的网络接口只适应特定的主干网ISP(以下以CCC公司为例),那么服务议价谈判上,以及服务质量上,就会被CCC公司劫持,不利于Fair Play,因为ZZZ公司可能会因接口的问题,只能选择CCC公司来接入,这就死掐ZZZ公司自己了。

    这是我能想到的关于最后一公里线路的、最好的Fair Play方案,祈请您的团队再详加研讨。

    4、突破祖制不可违的限制。无论是1934电信法案,还是1996法案,当时制定政策时的技术环境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在的技术环境,所以不能因条文而条文。可能当时政策制定的某些抽象原则到现在还是适用的,但目前所要应对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而当时制定两个法案的决策者,决无可能料到现在发展的技术环境与种种艰辛搏奕,因此,现在的事情要采取现在的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因条文而生成判例,食古不化。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Fair Play(音译费厄泼赖,公平竞争,鲁迅把它叫做费厄泼赖),一是Utitility服务提供者对于提供服务,要付出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所以讲经济帐是必须的,但,二是讲经济帐也不能有偏颇,对于所有服务受众要一视同仁,这才是真正的Fair(公平)。


    5、引入第三方评测调查和审计机构,真正有效监督各利益方能否Fair Play。续上述开头的例子,比方说Netx网络视频公司与V网络传输公司秘密达成了排他的优质服务协议,对外不公开,那是不是公众就拿这两个不Fair Play的公司没辙?我想不是的,只要有第三方的评测、调查和审计机构,就还有寻找公正、公平的机会。

    5A、评测和调查机构。对于网络传输等Utility基础设施类的服务,评测和调查机构,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ISP、搜索引擎或最后一公里网络公司、内容媒体等同一类行业的公司,定期(比方说每一年)做出某些评测。评测、调查的Index, Specification,  Scope指标、规范和范围,可由评测、调查机构自定,这样这类公司之间也可以相互竞争谁的Index, Specification和Scope更好。

    5B、审计机构。评测和调查公司依据外部的技术手段来发布调查评比报告,第三方的技术审计机构,则可以深入相关利益公司内部,来像会计审计机构那样,发布审计报告。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审计机构,应当秉持一个原则来审计,那就是要体现被审计单位对服务受众的Fair Play技术服务,特别是违背Fair Play的负面,要出一个审计结果公示。(按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不可能没有一点负面的东西)例如,一些非恶意的,但有相反方向观点的网文评论文字,被附到主体网文上之后,是否被做了技术上的删除或屏蔽,这个就应当作为外部对内部技术Fair Play审计的重点。

    5C、要让相关利益公司每年至少接受一家(也许政策制定者会觉得三家更合适,这需要评估,下同)评调机构评调,接受一家(也许是三家)技术审计公司审计,从而实现公平。并且数年间,不能老是同一家评测机构来评测同一家公司,也不能老是同一家审计公司来审计同一家公司,从而瓦解可能的利益勾结。

    5D、评测和审计结果应当予以在公共媒体上公布,从而接受公众的检阅和质询。

    5E、评测、调查和审计公司之间,应当每年互相评分排队,并把结果公示于众(也许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理这些第三方公司,但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这种办法比政府部门直接来管要好,因为公权力的在位者并不一定能正确执行和管理,互评互掐则能有效保证精准性。比方说,有50家评测调查公司,那么这50家公司可分别每年发布一次针对同行业的50家评测调查公司的评测报告,这样每年就有50份评测榜单公布(这种榜单起码要覆盖同业内60%以上的公司,或者设定一个更好的比例,太小的比例,不利于同业间互相真正考评,太高的比例,又可能浪费或消耗新晋评测、审计公司有限的资源),供公众参照,谁的公信度高,公众自会从上述P2P方式的评测中,看出端倪。而针对同业的评测指标,我想至少有一个,即公信度。

    再有,评测公司可以分地域级别,如州级或全国级,州级的评测公司可以对州内的ISP做评测,那么就起码要对州内的其他评测公司发布同行评比榜单,全国级的评测公司可以对全国级的ISP做评测,那就起码要对全国级的业内其他评测公司发布同行评比榜单。审计公司同样可如此规定。

    这样,就用不着政府直接管辖所带来的隐性的公权私用和一些寻租行为。

    5F、角色分立。被评测行业公司、评测调查机构、审计机构、媒体等这些市场中的运动员Player,应当互相独立,即不能互相有持股、控股等关联关系,甚至执行人事回避(如亲戚、地缘同乡、师生、同学等,现代社会很讲究这样套近乎),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杜绝市场上的作弊行为,更好地Fair Play。

    5G、关于政府的角色。美国同中国一样,有一个强势的政府。道家说过,无为而治,但我个人认为,强调最低限度的有效管制,放开能放开的,管住该管的,才是真正的既有为、又无为的管理和治理。就如上述所说,政府只要能维持上述机制的正常运转,让公众来向无良公司用脚投票,就可以了。也许会有更好的办法,但应尽量强调政府间接管,而不是直接用行政手段管,让市场和公众用眼睛和头脑来判断,用脚向无良公司或个人投票,就不错了。个人认为,强加在进入同业圈的过高门槛或合伙人资质、公司资质门槛,可能不利于激发民间自由而又自觉的创业活力,相反,会鼓励某些人或某些公司欺行霸市。具体该怎么把握和拿捏资质门槛的度,以及其他政府管理方式的度,应由决策者慎重考虑,并在实践中逐步纠偏,我实在不好说。中国有古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因此,我想鼓足勇气来说。

    6、关于内容中立(Content Neutrality)的补充说明。内容中立远比网络中立更为重要,但是正如电影分级审查制度在欧美国家的普遍推行,内容分级制度的建立,也是一个可能的方向,这样就更能避免内容成为大腕手中的toy玩具,而真正成为公众头脑里的tool工具。总之,要Fair Play。

    6A、关于内容中立,普遍而言有两个,社会有害程度(如暴力、色情、犯罪等,其反向指标是社会积极意义),广告推销驱动程度(有可能广告内容或其他商业推销利益间杂其中,特别是隐性夹杂,受众很易上当),这适用于文学创作等虚构内容。

    6B、进一步而言,对于新闻事实、史实内容,有一个更重要的指标:真实性。也许,所报新闻只是传闻(E级)、转载(B级),但也可能是报道者自愿要承担负法律责任的真实(A级),这样就有了区分度。上述ABE级,只是举例说明,详细规范应当更好地做出细致的、有可操作性的Policy来。

    6C、分级数据的提供者,可以有几种,一种是媒体内容创作者、呈现者自评,一种是第三方对媒体服务提供方的整个儿评价,甚至可以有读者参与评价。比如说一篇文章、一篇作品,由作者自己对积极度、广告度、真实度做量化评价,同时,每年可以让第三方调查或审计公司,对媒体(网站、报纸等),做整体一揽子评价、评比和排行,也分积极度等,当然,也可以有其他指标,这更能促进竞争。但我个人认为上述提到的三个指标是起码的。

    6D、分级的量化方法。我想一个指标,分四、五级,即ABCDE或ABCD,就足够了,太多级别和级次会让公众茫然,应以简单直接为原则。

    6E、争议度。如果5个读者受众,对一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评价是CCCCC,与5个读者评价分别是ABCDE,这两种情形是不同的,虽然平均评价都是C,但争议度显然后者更大。这种群体评价的差异度,就可以看出文章报道的争议性。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各种评价,虽然有平均值的量化,但争议度却少有网站提供出来。我个人认为,应当对此再予以改进,以更客观的方式,用统计学的方法(好像是方差之类的),来计算出争议度(个体评分的差异度),这样就能从侧面再给受众一个自我判断的参照辅助工具。

    我所看到的西方媒体,也尚无这种意识,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也许真的没有,总之,大部分公众对于媒体是大人物的toy还是小人物的tool,没有很深刻的认识,这是我对社会的第一印象。但总统President一级的人物,应不至于连这点都不明白,如果真的是为民造福,内容中立,应是比网络物理传输上的中立,是更重要的事情。

    我前几天刚看过电影《华尔街》(1987),里面的庄家就很善于利用媒体作为玩弄股民的道具。这在现代社会来说,实在不应该。

    7、关于欧先生信件原文的回复。
    7A、欧先生提出,不应阻断网络,这个很对,但网络中立性的深层次问题,我认为正如我上面所说。

    7B、欧先生提出,应当不限流量,这个不一定对。因为网络传输服务是要付出建设和维护成本的,应当说,要在Fair Play的前提下,同价同质同等服务,这就够了。

    8、附:欧先生信件原文
The President wants you to see this:
    This morning, President Obama asked the FCC to put in place strong rules to protect the Internet.
    Every day, the Internet unlocks countless possibilities for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one reason it's been so successful is a level playing field: Most service providers have traditionally treated all Internet traffic equally.
    That's the principle of "net neutrality." It's an idea that says an entrepreneur's fledgling company should have the same chance to succeed as established corporations, and access to a high school student's blog shouldn't be unfairly slowed down to make way for advertisers with more money.
    As the FCC considers new rules, we simply can't take that principle for granted.
    Hear directly from President Obama why he supports net neutrality, and what that means for you. Then pass this message on to anyone who care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Watch this important message from President Obama.
http://www.whitehouse.gov/net-neutrality

9、附欧先生视频讲话原文

November 10, 2014

  An open Internet is essential to the American economy, and increasingly to our very way of life. By lowering the cost of launching a new idea, igniting new political movements, and bringing communities closer together, it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emocratizing influences the world has ever known.

  “Net neutrality” has been built into the fabric of the Internet since its creation — but it is also a principle that we cannot take for granted. We cannot allow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s) to restrict the best access or to pick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online marketplace for services and ideas. That is why today, I am asking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 to answer the call of almost 4 million public comments, and implement the strongest possible rules to protect net neutrality.

  When I was a candidate for this office, I made clear my commitment to a free and open Internet, and my commitment remains as strong as ever. Four years ago, the FCC tried to implement rules that would protect net neutrality with little to no impact o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that make important investments in our economy. After the rules were challenged, the court reviewing the rules agreed with the FCC that net neutrality was essential for preserving an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new investment in the network, new online services and content, and everything else that makes up the Internet as we now know it. Unfortunately, the court ultimately struck down the rules — not because it disagreed with the need to protect net neutrality, but because it believed the FCC had taken the wrong legal approach.

  The FCC is an independent agency, and ultimately this decision is theirs alone. I believe the FCC should create a new set of rules protecting net neutrality and ensuring that neither the cable company nor the phone company will be able to act as a gatekeeper, restricting what you can do or see online. The rules I am asking for are simple, common-sense steps that reflect the Internet you and I use every day, and that some ISPs already observe. These bright-line rules include:

  No blocking. If a consumer requests access to a website or service, and the content is legal, your ISP should not be permitted to block it. That way, every player — not just those commercially affiliated with an ISP — gets a fair shot at your business.
  No throttling. Nor should ISPs be able to intentionally slow down some content or speed up others — through a process often called “throttling” — based on the type of service or your ISP’s preferences.
  Increased transparenc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nsumers and ISPs — the so-called “last mile” — is not the only place some sites might get special treatment. So, I am also asking the FCC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transparency authorities the court recently upheld, and if necessary to apply net neutrality rules to points of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ISP and the rest of the Internet.
No paid prioritization. Simply put: No service should be stuck in a “slow lane” because it does not pay a fee. That kind of gatekeeping would undermine the level playing field essential to the Internet’s growth. So, as I have before, I am asking for an explicit ban on paid prioritization and any other restriction that has a similar effect.
  If carefully designed, these rules should not create any undue burden for ISPs, and can have clear, monitored exceptions for reasonable network management and for specialized services such as dedicated, mission-critical networks serving a hospital. But combined, these rules mean everything for preserving the Internet’s openness.

  The rules also have to reflect the way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today, which increasingly means on a mobile device. I believe the FCC should make these rules fully applicable to mobile broadband as well, while recognizing the special challenges that come with managing wireless networks.

  To be current, these rules must also build on the lessons of the past. For almost a century, our law has recognized that companies who connect you to the world have special obligations not to exploit the monopoly they enjoy over access in and out of your home or business. That is why a phone call from a customer of one phone company can reliably reach a customer of a different one, and why you will not be penalized solely for calling someone who is using another provider. It is common sense that the same philosophy should guide any service that is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 whether a phone call, or a packet of data.

  So the time has come for the FCC to recognize that broadband service is of the same importance and must carry the same obligations as so many of the other vital services do. To do that, I believe the FCC should reclassify consumer broadband service under Title II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 — while at the same time forbearing from rate regulation and other provisions less relevant to broadband services. This is a basic acknowledgment of the services ISPs provide to American homes and businesses, and the straightforward obligation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network works for everyone — not just one or two companies.

  Investment in wired and wireless networks has supported jobs and made America the center of a vibrant ecosystem of digital devices, apps, and platforms that fuel growth and expand opportunity. Importantly, network investment remained strong under the previous net neutrality regime, before it was struck down by the court; in fact, the court agreed that protecting net neutrality helps foster more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If the FCC appropriately forbears from the Title II regulations that are not needed to implement the principles above — principles that most ISPs have followed for years — it will help ensure new rules are consistent with incentives for further investment in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has been one of the greatest gifts our economy — and our society — has ever known. The FCC was chartered to promote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 in our networks. In service of that mission, there is no higher calling than protecting an open, accessible, and free Internet. I thank the Commissioners for having served this cause with distinction and integrity, and I respectfully ask them to adopt the policies I have outlined here, to preserve this technology’s promise for today, and future generations to come.

10、一些废话 Some extra words
    It is my wish from my deep heart to share my ideas with everybody if others could happily read and enjoy my articles. Anyway, I would like to seek any donation opportunities from outside world. Please donate me if you like through Alipay(Zhi Fu Bao) or PayPal, and both of my Alipay and PayPal accounts is evering7 # gmail #com. Please subustitue first # for @ and replace second # with dot(.). Anyway, I would like to accept donations from strangers to me rather than the acquaintances of mine.
    But I will more highly appreciate if my friends could donate me in Bit-coin(BTC). My BTC reception address is 1JnLw3vxaVRbTRXc45KGBLHnkb23ULftQP. For Chinese people who want to buy or sell bitcoin, my recommended trading site is vip.btcchina.com . But you have to examine this site from your own aspect and experience again before you get to decide big deals.
    If you would like to get more contact methods of mine, please use www.linkedin.com, which is a very good social network for job seeking. Please search for my name Li Jianfei (my logo is a red heart with a band around it) in LinkedIn and connect me. You are welcome.
    More splendid articles in Chinese would be coming soon.
    Anyway, I would like to apologize that I have posted some ridiculous articles in my WeChat friends' circles, especially seek for money crudely earlier this year(2015). Excuse for my rudeness, and I will pay my apologies here and there, again and again.
    In addition I would like to apologize for my mistaken guess of Grandma Liu's death reasons. Again and again, I would like to apologize for my twisted thoughts about this thing.
    Thank you all!




Monday, July 13, 2015

保存网页的三种境界



一、第一重境界:文件另存为

    在以前很早的时候,我就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在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里,另存为html文件,后来稍好一点,改成另存为mht文件,可惜这种mht文件据我所知,只能用IE打开,其他浏览器或其他平台似乎打开不了。而且,这种保存网页的方法,要把网页内容重新从网络上下载一遍,如果遇到长网页或网页内容有大型图片的话,就特慢或干脆都停滞而保存不了。

二、第二重境界:用虚拟的PDF打印机,打印成PDF文件

    后来由于接触免费软件的缘故,我下载使用了PDF虚拟打印机,还不错,原来是用Firefox搭配一款忘记了名字的PDF虚拟打印机,这样保存网页就不用再下载一遍网页元素了。但是这个组合打超长网页时,还会出现滞死的状况,如打维基百科的“美国”词条时,就会这样子。

    再后来,出了Google Chrome浏览器(可百度搜索“Chrome 新浪下载”,去下载纯净版的离线安装包,很爽),再配合上PDF打印机,就变成了无敌组合,超长网页也吃得消。

    再后来,我终于发现了好用的PDF24虚拟打印机,超稳定,并且会自动生成PDF文件名,但缺点是打出的PDF文件不能做文字搜索(有些款的PDF虚拟打印机是可以打成文字,做文字搜索的,欢迎读者朋友拍砖),实际上转化成图片了。

    我发现PDF24是来自德语区的产品,而Linux、UNIX世界的cups pdf打印机,也是来自德语区(可能是德国,也可能是瑞士德语区)。cups能让打印出来的pdf文件内,文字可以搜索,无论是Linux还是苹果MacOS上,都是这样,而奇怪的是,这样一款产品居然不提供Windows版本,所以欢迎大家提出比pdf24更稳定,又能像cups pdf那样生成文字pdf的、Windows平台的更好用的PDF虚拟打印机。

    三、直接把网页存到邮箱里

    再后来,对苹果手机和iPad接触多了,就喜欢上了Safari浏览器,它能一键把网页发送到邮箱的功能。这样,网页文字不仅可以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存到邮箱中一份,而且事后检索或阅览以前查找过的网页,或者把网页内容分享给朋友,也都更方便快捷,因为只要在自己的邮箱里一找,就什么都出来了,特别是支持全文检索(而不仅仅是检索标题)的邮箱,用起来更方便。

    如果是用境界二的办法,要查找文件,只能在传统台式电脑中,用Everything等查找工具辅助查找。这境界三的查找办法,就宽裕得多,用苹果手机、平板上的邮件程序,或用浏览器登录网页邮箱,都可以查找并调阅以前储存的资料,方便多了。

    在苹果手机、平板的Safari上,一键存为邮件网文的办法,具体说是在完全载入网页后,点击地址栏左边的“三”字形阅读器视图按钮(不一定全都行,有些网页中,这个按钮不行,结果只能把网页链接发到邮箱中),然后再点击“占”字形按钮(上面有个箭头的按钮),再选邮箱图标,就可以用邮件把网文存起来了(当然前提是设置了邮箱账号,如果没设置邮箱账号,这一步也到不了)。

    后来我在Mac电脑上试了一下,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做到一键发送并存储邮件网文。

    并且这样存储的网文,可以在iPhone上以相当大的字体查看,阅读体验十分好(前提是在设置选项中选用了较大的字体:设置 > 通用 > 辅助功能 > 更大字体)。

    更好的一点是,iOS设备的邮箱程序中,如果全选文字十分方便,只要用手指长按屏幕上的文字,就会出现全选按钮,拷贝文字十分方便。

    如果苹果手机上装了Voice Dream(要钱的,不过物有所值),那么在邮箱程序中全选后拷贝到该程序中,就能即时朗读,可以实现初步的听文字了,只是声音有点突兀,有些多音字发音不是很准。

    四、意外之喜

    我在Mac电脑上试验成功后,就想到用此法可能破解360doc图书馆的文字封锁,即网文不能保存的限制。一试验果然行。当然,对于豆瓣、道客88等用Flash控件呈现网文的网站而言,此招还是无效。

    以前破解360doc网站的网文拷贝封锁,我用的办法一般是用Firefox+Noscript插件(Chrome上似乎也有类似插件),这种插件能把执行拷贝封锁任务的网页脚本程序禁用掉,结果网文就能拷贝了。

    五、遗憾之处

    在Mac上屡试不爽之后,我就想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类似的功能,但没有成功。    Safari for Windows的开发止步于5.1.7版,安装后只能发送网页链接,不能发网文。

    Chrome浏览器上有Email this page插件,但安装后试验失败。

    Firefox浏览器上也有类似插件,但也不能用。

    Opera浏览器似乎也只有发送网页链接的插件。

    只有Windows Vista上有个Mail程序,似乎有插入整个网页并作为邮件发送出去的功能。

    调查不够仔细,欢迎拍砖。

    六、更大的遗憾

    我又想到Firefox上过去有AutoPage等插件,能把分序码的几页网文拼接起来,合成一页看,类似的插件有Autopagerize, pagezipper, PageOne等(用这些关键字去找找,就有结果了)。

    我就想Safari上能否有这样的插件,找了半天,只有AutoPagerize可以,但官网网页出错。

    于是,市面上似乎找不到一款浏览器,既能合并分页,又能一键发送网文到邮箱。

    七、设计欠考虑

    实际上,苹果的iOS设备已经证明,用邮件来作为移动平台和PC平台的沟通媒介,是完全合适的。精致的iOS程序,一般都有把数据发送到邮箱的界面按钮。可惜这么多浏览器和操作系统平台,做不到尽善尽美的一键发送网文邮件 + 分页网文整合。只是MacOS/iOS + Safari最接近这个理想。

     而诸如Ever什么、Readit Later、InstaPaper、网文捕手等应用,无一不是?针对上述的保存网文的需求来的,我没怎么用过后面的这些东东,但这些东东一到一个客户端就要装一遍,哪像邮件客户端这样已经现成地遍地开花了呢?所以我觉得后面这些东西还是用处不很大,不知用过后面这些东西的人以为然否?

     既然欠考虑,那么退而求其次,就是用选择、拷贝、粘贴的办法,把网页直接粘贴到新建的邮件中,这被证明是可行的,即使是网页邮件的正文框,也可以毫不费力地存下拷贝的网页。

    文毕,欢迎大家指正。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诗经?小雅?无保》          

Saturday, June 13, 2015

俄敌当前的理由

1
关于我所说的俄敌当前的推理依据
亲爱的朋友:以下摘自一段网络聊天记录:
M 0026
不好意思,最近小孩上幼儿园,工作上事也多。真的不想麻烦你再寄过来,看完你的邮件,我也去搜索了施今墨介绍,果然是个好中医,觉得精力有限似乎研究不了,权当了解
M 0028
所以你要是寄来了,我又没认真看,真是一种浪费,就没发地址了,要是来可联系我噢
M 0029
就是你后面说的俄罗斯是头号大敌倒是我不能理解的
j 0053
我有三五个理由可说明此点,拣重要的先说,
j 0055
中国兵法上有句古话,远交近攻,即远方国家要交好,近的国家要斗争掠地,此为秦国国策。但我们现在是近交俄,远攻欧美,是不是反过来了?
j 0058
俄国自古以来有扩张求出海口的倾向,他难道不向往中国的肥硕?从康熙以来便一直做扩张的,他比日本吃到的中国土地和肥肉多了去,历史是有惯性的,他现在复兴富强了,难道不会想霸占鲸吞更多?
j 0105
我们可以查出美谍台谍日谍,但就查不出俄谍,如果不是完全没有,就是已经太多而根深蒂固,搞不来了,甚至不敢公开了。
j 0106
航空工业,这方面的争斗应很多的
j 0107
如我们以俄制飞机抗俄,结果怎样不难想像,只要一个飞机系统后门,我们就完了
j 0112
普京现在剑指乌克兰,没用正规部队,就搞得列强不得安宁,其所为可比希特勒当时对捷克(苏台德、及慕尼黑协定)的手法,即试探英美等大国的态度,有得寸进尺的空间和风向,就会得寸进尺,最大的肥肉当然是中国了,这正好是战略上的声西击东,妙(可想想汉朝初年,北方的冒顿单于,他使用的鸣镝弑父之计,正是先用试探法训练部下忠诚于他的指令,最后用响箭为指令,指挥部下齐射,射杀与他有死仇的父王)
M 0145
貌似有道理。对我来说人生在世此等无法控制的事无须费太多脑筋,不如珍惜眼前人过好当前日子,开心快乐
j 0209
可如果兵临城下,直扫东南时,还会与我们平民百姓无关吗?所以我会说视频里的那些方向对策。即使我们将来故去未经历战乱,儿孙亲人也可免遭屠戮凌辱。
j 0210
如果他们赶上战乱的话。

可以再补充的依据有:
* 李大钊等共党前辈,其实当时是很亲俄的,搞到甚至张作霖去查他们搜集供俄方使用的相关情报,正是因此被绞(此为网络传言)。
* 毛太祖当时身边的史沫莱特等国际友人,其实是俄远东谍王佐尔格的下线,是有执行任务的,此点可在相关的百度百科中查到的。
* 苏俄当时支持孙文、蒋公北伐推掉北洋政府,是有南北夹击之意的(恰如今天他们联合越南共同结盟),北洋政府反而是对维护外蒙归国是有功的(可搜索网络上北洋政府维护外蒙举动的网文)。
* 从历史上看,“北人南侵”就是很有规律的,战国时的赵、秦、汉、三国、晋、唐、宋、明、清,实际战争威胁无一不是来自北方强敌,只是明朝加了倭犯。
* 俄罗斯自古有扩张领土,夺取出海口之意,如今中国正肥,不吃白不吃,此应为其内心真实想法。俄比日本来说,对中国的侵害事实更甚。45 年出兵东北,其实是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前后,纯粹是摘桃派(抢胜利果实)。
* 俄国人的兽性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战后在德国,还是在东北,都有强暴妇女的事件大面积发生,而这比起美军的沈崇事件,要广泛、残忍和狠毒得多,但共党却避谈。对于一名反击俄兽的中国男人,共党甚至在 49 年后找理由毙了(有历史回忆录记载的)。
* 俄国人惯用的手段,是在留学生中培养亲俄势力(或设计要挟,或用美色金钱等巧取豪夺),中共早期的王明等 28 个半布尔什维克,就是例证。而今高高在庙堂上的人,有一些还是 5、60 年代的留苏人员。正是后者主持了 2000 年左右的中俄边界协定。中方在文宣中吹嘘说要回了多少多少领土(包括半个黑瞎子岛),实际上损失的难道没有或不多吗?
* 俄国人在 1949 年解放后,应有威胁毛就范的意味(否则俄就出兵南下,攻城掠地,因为当时解放军主力是要南进的),否则毛断不会采取一边倒的政策,损失美国这一远方盟友。(1945 年前后,中共文宣对于美式文明的吹捧是很历害的)。我所说的苏俄逼毛就范的这点,尚无直接明确的历史事实证据支持,只是假说而已。
* 俄国人在朝鲜战争中,出武器、出飞机、出飞行员,一切开销都记作中国的应付账款,换来的是中朝表面好,实际反目(金日成后来血洗朝鲜延安派,并以断供威逼志愿军撤朝,甚至发展到刨志愿军墓的地步),而俄朝则更亲密,此毒计尤甚。
* 二战后期,苏俄与美国背着中国,签订了有关中国主权领土的安排,这一直是蒋介石的一块心病(蒋还是很有办法的,通过适当渠道,搞到了这份秘密协定)。
* 关于张学良。张少帅的行为,其实是前后矛盾的。如果他在 1937年西安事变中,真是为民族抗日大义而兵谏蒋公,请求抗日,那么他在1931 年 918 事件,所做的不抵抗命令,就是实不应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按美国人的逻辑,当上司命令不对劲时,下属有权拒绝执行。918 时大敌当前,张少帅正在一线,为何不拒蒋命令而全力抗争呢?这比后来 37 年拘蒋要来得正派得多。惟一的解释,就是他不是一个标准的军人,只是一个懦夫,一个耳根子软的人(我猜 37 年的事件前,共党必在他耳边勤吹风,威逼加利诱),这也可解释当蒋公大举北伐时,张少帅二话不说就易帜。据传当时中共自身的最初主张,是杀蒋(世仇
必欲除之而后快),而苏俄斯大林却是主张留蒋的(蒋一死,中国群龙无首,中国亡,则日本必有可能择日挥师西进北上,威胁苏联东线)。
但我上述话目前没有实证。
而蒋公不杀张,一来为兄弟情义(北代易帜时结下的),二来应是怕给后人留口实,说妄杀爱国人士,欲图灭口,故此留他一个活口,但软禁各处,防止他胡来。蒋其实是已经相当宽容了。
既有张少帅如此,将来中俄如果有翻脸前的蜜月期,不难想像可能有亲俄又懦弱的人(俄在中国的代理人)将身居高位。如果是这样,长江以北半壁江山一夜之间如 918 一样易色,是不难想像的。
* 苏联与德国在二战前段,曾有签协定,各保安宁,但是德国在 622巴巴罗萨计划中,却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攻击,如果当时苏联上下有防备和戒心的话,德军是不会推进得那么快的。有可能的情况,就是当时苏联的大部分人(斯大林肯定除外,因为他心机比谁都多,但他不好说破,因为能跟上他思想的人不多,说了反而误事),都不以德为敌,反而以德为友。此景象正如今朝中俄之亲密关系,谁知道将来会不会突然翻脸呢?而俄国人想要的,正是战事初期的震憾效果(shock 休克式、闪电战打击),在近邻毫无防备(特别是心理上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予以致命一击。此举可像德军进攻苏联初期那样,一下子大幅度地推进战事
进展,而又不会像日本那样,陷入中日长久战争、拖泥带水的泥潭。有关此点,可观看电影《兵临城下》(The Brest Fortress)。
* 对战双方博弈时,讲究应胜则全取,应败则少失分,但中国所为背离此点。1991 年前后,正逢苏联解体,中国本应可以在领土上要回不少权益,但是却无动于衷。而当 1919 年苏联十月革命前后,列宁(他也是一个很有手腕的政治家)公开宣称归还部分中国领土和权益,应该只是说说而已,如此放烟幕弹,只为缓和中苏边境局势,尽量以好态度,
争取北洋政府少收复失地,等待和谈。其后斯大林当政,这话就形同废纸,不再提了。而中国不少学究还孜孜以求,不断考证,以此为荣,以为祖宗江山凭此话可定夺,实在谬误。
如今俄国复兴强盛,他弱势时没有受到攻击,他强势时难道不会想回咬一口吗?这是很可能的事。
* 俄国人兽性,可比当初北宋王朝平定后蜀所为,正如花蕊夫人所唱,“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那时国母的命运可想而知了。一语可能成谶的,何况此句已经被大大引用了。

以下摘自写给两位至交师友的信
......当今时局的变化,北俄始终是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的乱局,北俄为最大变数,而非美国(此观点有充分的历史和逻辑依据来做辅证,但不便发表出来,并且所有政局分析,都基于公开性的资料,没有泄密之嫌)。想当年赵元任、胡适等学者,能在 1949 年就明智选择避居海外,逃过后来的种种劫难。......
......当今中国之最大敌手,不是美、日、台、印等诸小国或远方强国,而是北方邻邦俄人。如果 30 年繁华被一朝战火所灭,此敌必是俄人。想想张学良在 918 时,不放一枪一炮丢下东三省给日本人,如果未来中国出个大奸大恶之人,恐长江以北半壁江山都会拱手让与俄人,而且估计将是一夜易帜,比起张学良所为,将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的所有分析有三、四点论据,都依据公开资料做出,没有泄密之嫌。
故此,诚挚地劝你早作打算,以避居北美为上策,安居澳新为中策,南方之地只能作片刻停留之所,不足以一生相托。如果你有到北方出差,尽量速去速回,不宜过多停留或逗留,如一朝兵变,就恐无法南归,与家人阴阳两隔。......

* 冯玉祥 可能是被苏俄与蒋联手干掉的(先烧报务室,一天到港的情况下出事,便于逃跑)
* 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小平同学,但老蒋对苏俄做法认可,对苏俄目的有戒心。
* 孙文与苏俄、日本的协定,可比21条,而袁公当时指示外交部力求缩减。
* 袁公、曾国藩后代繁盛,而孙、蒋、毛、周则不然,固有原因的。
* 30/60年繁华论,繁华必被战火毁。可比安禄山反唐事件。

关于中美财政部长升迁的比较研究及其他观感



贾证憬

以下两个名单摘自kiwix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分别是中国财政部长和美国财政部长的名单。数据应大体上是真实的。本人想说的是我对这两个名单的观感。敬请读者先看一看这两个名单源文本,想一想,然后读读我的观感,也许会产生一些碰撞与交流。

免责声明:本人无意对现今的或本地的政治格局说些什么,只是从历史的角度就事论事。

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长
姓名 籍贯     在任时间
薄一波 山西定襄 1949年10月19日-1953年9月18日
戎子和 山西平魯 1952年10月-1953年9月18日,代理
鄧小平 四川廣安 1953年9月18日-1954年6月19日
李先念 湖北紅安 1954年6月19日-1954年9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长
姓名 籍贯     在任时间
李先念 湖北紅安 1954年9月29日-1970年6月
殷承禎 湖北崇陽 1967年7月-1970年6月(财政部军管会主任)
                        1970年6月-1975年1月17日(财政部革命委员会主任)
張勁夫 安徽肥東 1975年1月17日-1979年9月13日
吳波 安徽涇縣 1978年9月13日-1980年8月26日
王丙乾 河北蠡縣 1980年8月26日-1992年9月4日
劉仲藜 浙江寧波 1992年9月4日-1998年3月18日
項懷誠 江蘇吳江 1998年3月18日-2003年3月17日
金人慶 江蘇蘇州 2003年3月17日-2007年8月30日
謝旭人 浙江寧波 2007年8月30日-2013年3月16日
楼继伟 浙江义乌 2013年3月16日-现任



任届 姓名 居住地
1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纽约州
2 小奥利弗·沃尔科特 康涅狄格州
3 塞缪尔·德克斯特 马萨诸塞州
4 艾伯特·加勒廷 宾夕法尼亚州
5 乔治·W·坎贝尔 田纳西州
6 亚历山大·J·达拉斯 宾夕法尼亚州
7 威廉·H·克劳福德 佐治亚州
8 理查德·拉什 宾夕法尼亚州
9 塞缪尔·D·英厄姆 宾夕法尼亚州
10 路易斯·麦克莱恩 特拉华州
11 威廉·约翰·杜安 宾夕法尼亚州
12 罗杰·B·托尼 马里兰州
13 利瓦伊·伍德伯里 新罕布什尔州
14 托马斯·尤因 俄亥俄州
15 沃尔特·福沃德 宾夕法尼亚州
16 约翰·坎菲尔德·斯潘塞 纽约州
17 乔治·M·比布 肯塔基州
18 罗伯特·J·沃克 密西西比州
19 威廉·M·梅雷迪思 宾夕法尼亚州
20 托马斯·科温 俄亥俄州
21 詹姆斯·格思里 肯塔基州
22 豪厄尔·科布 佐治亚州
23 菲利普·弗朗西斯·托马斯 马里兰州
24 约翰·亚当斯·迪克斯 纽约州
25 萨蒙·P·蔡斯 俄亥俄州
26 威廉·P·费森登 缅因州
27 休·麦卡洛克 印第安纳州
28 乔治·S·鲍特韦尔 马萨诸塞州
29 威廉·亚当斯·理查森 马萨诸塞州
30 本杰明·布里斯托 肯塔基州
31 洛特·M·莫里尔 缅因州
32 约翰·舍曼 俄亥俄州
33 威廉·温德姆 明尼苏达州
34 查尔斯·J·福尔杰 纽约州
35 沃尔特·Q·格雷沙姆 印第安纳州
36 休·麦卡洛克 印第安纳州
37 丹尼尔·曼宁 纽约州
38 查尔斯·S·费尔柴尔德 纽约州
39 威廉·温德姆 明尼苏达州
40 查尔斯·福斯特 俄亥俄州
41 约翰·格里芬·卡莱尔 肯塔基州
42 莱曼·J·盖奇 伊利诺伊州
43 L·M·肖 艾奥瓦州
44 乔治·B·科特柳 纽约州
45 富兰克林·麦克维 伊利诺伊州
46 威廉·吉布斯·麦卡杜 纽约州
47 卡特·格拉斯 弗吉尼亚州
48 戴维·F·休斯敦 密苏里州
49 安德鲁·W·梅隆 宾夕法尼亚州
50 奥格登·L·米尔斯 纽约州
51 威廉·哈特曼·伍丁 纽约州
52 小亨利·摩根索 纽约州
53 弗雷德·M·文森 肯塔基州
54 约翰·W·斯奈德 密苏里州
55 乔治·M·汉弗莱 俄亥俄州
56 羅伯特·伯納德·安德森 康涅狄格州
57 C·道格拉斯·狄龙 新泽西州
58 亨利·H·福勒 弗吉尼亚州
59 约瑟夫·W·巴尔 印第安纳州
60 戴维·M·肯尼迪 犹他州
61 约翰·康纳利 得克萨斯州
62 乔治·P·舒尔茨 伊利诺伊州
63 威廉·E·西蒙 新泽西州
64 W·迈克尔·布卢门撒尔 密歇根州
65 G·威廉·米勒 罗得岛州
66 唐纳德·里根 新泽西州
67 詹姆斯·贝克 得克萨斯州
68 尼古拉斯·F·布雷迪 新泽西州
69 劳埃德·本特森 得克萨斯州
70 罗伯特·鲁宾 纽约州
71 劳伦斯·萨默斯 马萨诸塞州
72 保罗·奥尼尔 宾夕法尼亚州
73 约翰·W·斯诺 弗吉尼亚州
74 亨利·保尔森 伊利诺伊州
75 蒂莫西·盖特纳 纽约州
76 賈克·卢 纽约州



一、中美财长的升迁比较
财政部长就是钱袋子的保管人,一般领导都会委派比较老实认真的人去干,中国很幸运,财政部长里出过邓小平(第二代领导核心),出过李先念(80年代的国家主席,也可以算国家名义上的一把手了)。
而美国的财政部长,尽管比中国多了去,但是任后升迁最高的,就是舒尔茨(尼克松当总统时的财长,里根时代的国务卿),我能查到的就这些。200多年过去了,似乎没有一个财长荣登大位。可是美国总统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律师和军人出身的特别多(邓小平和李先念也可以说是部队出身的)。
这些现象究竟说明了什么,大家只有自己猜了。究竟是美国财长的低调好,还是中国财长的辉煌好,只有具体分析和判断了。
并且这些数据还不全面,严格说中国财长的序列要从秦汉一直排到明清、民国时代,大体上叫户部尚书的。
还有,中国财长近30年未有任后大的升迁境遇,不知是何原因?(我压根儿没有责问的意思,只是想启发大家想一想)。

二、中国财长的地籍比较
从地籍上看,中国财长出现了比较有趣的地籍相续特点,分别有五对:山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这样的现象。

三、美国财长的地籍比较
用Excel进行了下小小的统计,纽约州的财长最多,有14位,还包括第一位汉密尔顿,以及最新的一位雅各布卢。其次是宾州出身的财长,有9位,再次比较多的财长州有俄亥俄州、肯塔基州、马萨诸塞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这些州都至少出过四任财长)
但美国财长按时间序列来看,似乎地籍相续的特点不明显。
并且美国财政部长中,第1任和第4任似乎有特别的贡献,有塑像放在美国财政部大楼的南北侧。但我不知道他们的特别贡献是什么。


贾证憬 -->

Saturday, June 6, 2015

财政辉煌献给党 七一时所做的过气诗篇

财政辉煌献给党



龙腾九州震寰宇,华夏盼来及时雨。
开天辟地共产党,服务人民天天忙。
五湖四海群英会,精诚奉献最可贵。

中国出了毛泽东,两弹一星东方红。
国运托付周恩来,力挽狂澜保英才。
万众瞩目邓小平,改革开放上水平。
中央推荐江泽民,香港澳门中国行。
经济点将朱基,挺进世贸有成绩。
爱民如子胡锦涛,“皇粮国税”大礼包。
人民委任温家宝,后市行情很看好。

党为人民谋幸福,人民对党齐拥护。
全心全意为人民,和谐财政保安宁。

人民政府一盘棋,财政工作全局急。
思想政治作统帅,财政工作进步快。
党员先锋作模范,增收节支有希望。
群策群力为了党,共促幸福指数涨。

全局分工各不同,组织安排就服从。
老局长,新局长,财政重担肩上扛。
副局长,王主任,不辞辛劳带新人。
国资办,纪检组,强力监督不马虎。
社保股,经建股,经费保障都有谱。
教科文,事业股,当家理财好辛苦。
古有轿夫今车夫,一路平安有前途。
总会计,总预算,保证开门和吃饭。
办公室,采购办,解决困难大家盼。
委派、票据、农发办,个个精明又能干。
龙办、霞办、凤凰办,为民办事一身汗。
奋进华亭和常太,廉政楷模人人爱。
跃马灵川望东海,坚守岗位个个在。

还有中心在农税,取消农民税和费。
综合改革上正轨,年年过节不收费。
收税只收这两税,契税加上耕占税。

房产资金排长队,财政增收好机会。
局长通知开小会,组织红色娘子队。
雄纠纠,气昂昂,奔赴一线去收税。
四税变成两税收,收入还多三五斗。

税收任务像星星,在此简单表决心。
要摘星星得使劲,劲度不够就得拼。
拼了才会有信心,有了信心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