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5, 2016

统计数据之原则



目录(Contents)

* 英文来信
* 英文回信
* 统计数据之原则(我个人所想到的五点)

1. 关于经济体的指标
1-1. 论经济体指标的复杂度
1-2. 论工作岗位数的统计
1-3. 论经济体的反向指标

2. 股市指标

3. 略谈医疗等行业的反向指标

4. 写作本文的参考书籍和工具

* 英文来信

  Each month,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puts out a report calle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t's what tells us how many jobs were created in the past month, and what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This month's report is in, and the numbers are strong:

  The economy created 248,000 jobs in September.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dropped to 5.9 percent, the lowest rate since July 2008.

  And while we don't put too much stock in any one report, there's a clear trend here.

  Our economy is making incredible progress. Click here to see just what that progress looks like.

  Check out this month's economic progress.

  This month's report was a clear indication of how far we’ve come since the recession, but we've still got more to do. We know that many Americans aren't feeling enough of the benefits of this recovery. That's something President Obama addressed yesterday, when he laid out his plan for a new foundation for America's 21st century economy.

  Thank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decisions of President Obama's administration, our economy is stronger than it's been in years: Businesses have added 10.3 million jobs over 55 straight months, the longest streak on record.

  The unemployment rate has fallen to 5.9 percent. That's a number many economists didn't think we'd see for years.

  We've still got more to do, but this is news worth sharing: new jobs, a lower unemployment rate, and historic progress.

  Forward this to a friend or family member who needs to see this -- then click here to share the news on Facebook or Twitter.

  Thanks,

Jason

Jason Furman
@CEAChair

P.S. -- Want the numbers from this month's report in all their wonky glory? You can get that here.


* 英文回信

To whom is concerned,

Dear and respected Mr. F.
and please forward this mail with its whole integrity to Mr. O. and other team members of His Excellency,
    I am very sorry to just now write a reply to your mail titled 'Jobs Day' because of this or that troubling businesses around me.
   
    Please forgive me for my such blog publication because I have to show my openness to the the society of both Sino and U.S., my true love to both my motherland and the beautiful country (U.S.), and my sincerity to the global communities of ordinary people. In other words, my writing to you means nothing evident of or related with my unfaithfuness to my native country, but it is just an eligible way to allow me to tell my true and deep-in-heart words to the people locally or in-air surrounding me in a delicate manner, indirect channel and elegant style.

    As I have pointed out in my previous mail replies, my Chinese statemen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English, so the main body of this reply is still worked out in Chinese. Please excuse me for my mediocre capability of expression.
   
    Thank you and it is my warm-hearted wish that the best future,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global world and various peoples would be realized, promoted and improved more quickly under the support of Sino-US long-term traditional and valuable friendship.
   
Yours Sincerely,

Fox Li -->
@FoxLi99

* 中文信件

此处中文开始

尊敬的贵乌有国Furman先生,
并顺致欧先生阁下及团队其他成员,

    很高兴收到您们的来信。
    由于Furman先生的来信主要是谈在Jobs Day发布统计数据的,我的观点也就主要谈谈统计数据。
   
    关于统计数据,我个人认为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原则(principles),下面先列出来,并再结合具体的事例展开详谈。
   
    1,所研究的事物、对象和系统越复杂,统计数据的指标体系就越复杂,事物复杂程度和指标体系复杂程度,两者呈正相关。
    2,如果没有合适的核心统计指标,还不如让相关人士用脚投票,实现Peer-to-Peer Review。
    3,统计数据所指向的对象,要有多角度的观察,数据发布不能由单一实体说了算(即不能搞数据垄断),不然容易出现误导,造假和做水。
    4,统计数据中,反向的、针对负面信息的评价指标重要性大于正向的、针对正面信息的评价指标。
    5,KPI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或绩效指标的设定,对于一个实体或团体的行动导向有很大影响,务必慎重,建议宁缺勿滥。
   
    下面,本人就各个领域的数据指标谈谈我拙劣的见解,实为贻笑大方,班门弄斧,关云长前耍大刀,但总算是一些浅见,还望不吝赐教,批评指正,以期对本人有所点醒。有些领域对我来说实为外行人说话,不足为信,但愿明鉴。
   
    1、关于经济体的指标
   
    1-1. 论经济体指标的复杂度。
    我不是经济专家或科班出身的经济学人士,但可从对女性的某些观察角度来说明,当然我的水平比不上一些文化人。在我收到的信息中,有一条是这样的:
    看女人漂亮不漂亮,要看女人的脸蛋,
    看女人高贵不高贵,要看女人的脖子和上面的项链,
    看女人雅致不雅致,要看女人穿的鞋子,
    看女人的品味是否高雅,要看女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
    看女人是否真正优雅得体,要她处理小破事有没有好办法,就知道了,
    看女人是否时尚,可以看她的裙子和衣服,
    看女人是否潮,可以看她的发型和发式,
    看女人是否真正有爱心和同情心,可以看看她在别人落难时是否会雪中送炭,
    而女人的风韵,气度等等,这些超级抽象的东东,恐怕只有男人用眼光和头脑去切实把握了,非书呆子的文字本事所能及.
    而今,网络上还兴起了女人的颜值(face-score),似乎女人用一个分数就可以判定高下,实际上远远未必如此.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且看,评价一个女人,就有这么多不同侧面的指标和参数,哪有个准数?
   
    而经济体,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是由许多女人和男人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理应有更为复杂的数据指标休系。
    就愚所学而言,评价一个企业,就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方方面面的指标,上市公司还有PE(Price / Earnings Per Share)等指标。如果一个指标就能搞定对一个企业、上市公司等经济体的总体分析和判定,那么所谓的牛人可以毫不费力地来评价和研究女人,何苦去研究比女人更为复杂的经济体?更甚,他可以用一个指标来选股炒股,何惧股海风险丛生?
    终归而言,经济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能用单一指标来粉饰太平。像子虚国不根本不在乎GDP指标,因为里面含有外资企业产值,外资的产值和利润,于我天朝子民何干?子虚国也不搞什么绿色GDP(Green GDP),因为毕竟数据这东西,还是人造的,绿色不绿色,还得靠仪器测,更加可能有人造和歪曲的成份,而子虚国的设备相对于贵乌有国而言,只能说小米加步枪的水平,准不准、真不真还是个问题,因此我子虚大国根本不屑于此,何必把大把银子花在这无用功上面呢?
    欧先生孜孜以求的,不外乎用指标说话。但BL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劳动统计署似乎得到了少有的垂青,作为一个中立于两党之间的部门,每个月发布一通统计数据后,还要客观、中立、平和地用文字加以说明,经过诸位砖家们几轮次的刻苦的文字把关,搞得不痛不痒。
   
    所以,如果一个指标不能反映一个体系的内在变化和实质性变迁,要这样的指标又有何用?说到底用来糊弄一众只会吃稀饭的经济学家,自欺欺人。经济体是由许多自然人和企业等单元组成的,何况经济体这个波动巨大的混沌系统呢?所以一个指标如果反映不了实质性变化,只是上下波动一丁点儿,甚至是在统计误差范围内波动,可以忽略不计。
    也许因为欧先生是学法律的,所以对这个不太敏感,但也正是在子虚国心励08年,乌有国发生了金融海啸,连几家保险公司都倒了,我记得有报道说为此贵国控制的会计协会修改了会计数据核算办法,自然而然地、举手之劳间、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几家保险公司的财务数据给大为改观了,于是股市再次闹腾起来,保险公司们起死回生了。数据改不了,就改会计数据的核算规则,从而合法地改动数据,毕竟贵国是法制国家,一切以制度说了算,这方面做得可比子虚国来得规范、高明啊!就是事后抹油的本事,也是以公正的法律、完备的制度指导行事见长。贵国数据制造者们的数字魔术玩得可又狠又准的。
   
    1-2. 论工作岗位数的统计
    我查阅了下贵乌有国的工作岗位统计资料,也是相当地复杂,有U1到U6等不同等级。对此我了解不是很深,但我想说明一个现象,希望引起贵国统计手们的注意。
    在我们浮沉岛上的冒冒城里,有很多人做着SOHO的生意(Small Home, Small Office),这些人并不完全纳入工商统计(起码部分不是),不知贵国对于辖境内的这类自主在家办公创业的人士,是否有很好的统计和分类?如果没有计入,则结果数据相当有失水准,因为现在这一类人群越来越多了,并呈逐年扩展的趋势.
   
    而且据我所知,贵乌有国作为外来移民国度,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外国留学生滞留在贵国本土工作,但他们不算居民或公民(residents或citizens),而他们在工作时就会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但却不会计入贵国的人均GDP。就像新梦想学校的创始人那位哥们,尽管是在米国大学实验室里做养小白鼠的活,但他也在创造价值啊.就像在浮沉岛上,有很多川工、湘工、徽工、豫工等,他们也在创造价值,但从不会计入浮沉岛的人均GDP。不知贵国的经济专家们对此有何高见?

    简而言之,数据统计口径上,有很多细微处,值得商榷。
   
    1-3. 论经济体的反向指标
    与其不痛不痒地用一些指标来糊弄人,我建议还不如用一些真实的反向评价指标来促使您的选民与您一道来解决问题。就我所知,单单每年破产、倒闭的经济实体(企业,公司)数量,这一项数据就能揭示不少实用的信息,但何尝见贵国政府把这数据摆上台面?
   
    2. 股市指标
    我们知道,每天乌有国、子虚国的股市指数动向,都牵动着广大投资者的心窝。单就乌有国而言,金融产业高度发达,华尔街(Wall Street)的精英们在空调办公室里敲敲键盘、打打电话、签签合同,就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尽管那个叫空手套白狼、叫剪羊毛,但大佬们还是乐此不疲。
    如果欧先生真有心,可以看见,高频交易(High-Freequency Trading)其实只是在为华尔街精英们创造人为利润服务,对于社会总体来说,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价值和利润(会计原则之一,就是实质重于形式)。我个人有如下观点和建议,愿抛砖引玉,供欧先生一鉴。
   
    股市的政策工具,从大来说,有银行基准利率、交易所交易税费比率(如印花税等)等,其实以我个人门外汉的见解,还有一个时间工具。现在股市流行T+0,其实就是助长空对空的高频交易,实不利于贵乌有国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我所见过的,最多也就是T+3,即交易撮合完成后,再过3天做钱款和股票的过户交割手续。
   
    按贵国股神巴菲特所说,要实行价值投资,放长线钓大鱼(我没特地研究过巴菲特,只是知道他的观点大体上如此),但其实真正做价值投资,才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而做长期价值投资,又何惧几天的过户时间,即便T+30也是价值投资者们能接受的,否则就不叫价值投资,而叫投机倒把的作为了。
    因此,我个人建议贵国的股市可以把T+X做为一个长期实用的政策工具,把X拉长,就有利于打压投机的歪风,助长价值投资者的士气。
   
    但是,建议宣传上要把这个政策说成T+1/2,普通人一看,就是T加二分之一,普遍能接受。但其实T+1/2中,1代表交割前的迟滞和锁定时间总和,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一周、一旬、一月、一季,2代表一个交易周期内分两段,前半段里,交易双方可撤销交易,取回被锁定的股票或资金,但在后半段周期内,则由电脑系统锁定所提交的交易,即所涉及的股票和钱款等,这样,就可以大大打压投机、助长有效投资和长期投资了。
   
    也就是说,政策的措施要有实质性内容,但名目上要让普通人乐于接受。就如同棠叶国的成语朝三暮四所说,早上给猴子们三颗枣,换成早上给他们四颗枣,众猴子就没意见了,尽管一天给的枣子总数还都是7颗。鉴于贵国国民素质可能与猴子差不多同一个思想水平上,这个策略我想会蛮有成效的,一是大家满意,二是措施得力。说白了就是要学会用语言来糊弄和忽悠广大具有猴子般智慧的股民们。
   
    如此这般的T+X时间政策工具,如果有效的话,也可以适用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遏止投机,鼓励有效投资,恕不赘述。

    另谈铩尔去327国债期货事件.
   
    我个人对于历史迷雾中的事件和问题,是很有研究兴趣的,就比如贵乌有国的铩尔去国债期货事件.我反复看了多种有关该事件的网络资料,我注意到当年多空对决的最后关头,多,空双方的下单都有违规处,即下单数量超过法定限额,但是电脑系统居然在现场让通过,放行和交易!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法规中的种种限定,在当时并不能完全实现、嵌入和落实在电脑交易系统中,种种违规只能通过事后的交易记录来纠察,而无法用电脑系统自身的逻辑来加以自动限制和阻止.而贵国还号称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岂不让人笑掉了大牙?
   
    其实在下个人认为,交易系统的软件设计,是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尤其是交易撮合模块的设计,恐怕贵国的电子交易系统软件也是买了我大子虚国的拷贝吧,甚至可能连修改软件基本逻辑的事都没做吧?可要好好地让人对自家的交易系统,加码研究研究,好好排查排查下。

    3. 略谈医疗等行业的反向指标
    在下已经关注到,欧先生为了乌有国最贫困的中下层人群,准备了相当庞大的医疗保险救助计划。但是即使出于好心,也已经搞得欧先生焦头烂额。在下愚见,可建立如下反向指标来考察行政主官和医疗行政主官的管理水平:
    A. 辖境内每年的治疗费用总额,包括药费、手术费等。或人均值。
    B. 辖境内每年的诊断费用总额,包括各种诊断手续的花费。或人均值。
    C. 检验诊断费用与治疗费用的比值。
    上述指标是显然有据的,将这些数字与主官的政绩相挂钩,不消说管理者们就奔命去真抓实干了。在下愚见,不知以为然否?
    A, B这两个指标是要分开算比较好的,因为诊断和治疗都有虚开单费的猫腻。据传民国四大名医之首施今墨先生,在遇到以汪精卫为首(当时他还没投敌)的中医废止派挑战时,力保中医行当。为此施先生愿亲自为汪精卫母亲诊疾,据传他只去汪母家一次,把脉后再略谈,即开出药方,并说不用再看了。汪母照方取药自用,痼疾果除。于是中医废止案不攻自破。前代有如此神医断病除疾,后辈人竟然一个小毛病,就要开这单那单检验诊断一通,方能上医生案台治病,这就无从谈医学进步了。
   
    当然,如果在社会治安方面,如将各种恶劣案件数目列为主官的考核指标,也不消说,大家就奔命、玩命去真抓实干了。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下愚见。
   
    并且,此种反向评价指标,需要有适当的、相对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才能有效地约束被关联的行政管理对象的造数冲动。比方说,每年度有至少两家第三方机构对于反向指标数据进行评价并同时公开发布,然后再进行数据差异的校核,再公布校核后的结果。而且对于特定的医院,每个年度的负责数据提取、发布的第三方机构,最好轮换。如此这般,应能减少反向指标带来的黑幕造数行为。当然在下不才,只能提出一个大概的设想和大概的路径,相信贵乌有国在这方向有很多的行政人才和精英,理当会有比本人的初步粗略设想更好的细化方案。

4. 撰写本文之参考

    4-1. 渡渡鸟引擎:搜索中文的文史资料相当管用。渡渡鸟引擎在搜人名、名句时,可以在右上角列出相关的著名人物等,对于扩展了解史料十分有用。可以说,百度中文文史资料团队是非常棒,是真正强于谷歌的一个项目团队。在搜索文史资料时,如果名句记不全或记不清楚没关系,可以从记忆的只言片语和作者等方面入手,同样可以查到有效结果,所以记东西可以记个大概就行,不必事事强记,需要时上渡渡搜一下,精准的结果就马上呈现出来了。
   
    4-2. 渡渡鸟掰嗑:BaiKe,很多词条有看头。特别是首页推荐的热点百科词条,很有新闻价值,有时会比传统的门户新闻网站头条更有看头和价值。

    4-3. kiwix离线维基百科:与渡渡鸟百科可以相互印证。并且在断网情况下,能即时呈现,是写作的好帮手,可以随手copy & paste我们所想到的东西。现在的kiwix百科离线数据包,可达20-40G,只能用BT等软件快速下载,但一旦下载完成,就十分有用。

    4-4. WordWeb英英词典软件:对查询英文单词很管用,以英文学英文,有助于促进英文思维,是看英文原文的好工具。特别是有比较齐全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扩展,对于延展单词网极有好处。

    4-5. 欧先生的演讲《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s
    俺仔细看了欧先生的这篇演讲大作,以及同名书籍的百科词条介绍.个人感觉,欧先生更像一名救火队员、工兵型的、战术式的、有良知的政治人物.他在演讲中反复提及的,还是如何如何搞好经济,壮大中产阶级,简而言之是在迎合大众和选民的胃口。

    贵乌有国的历史高度中,华盛顿,林肯,甘泥底等人我是比较佩服的.
    a. 华盛顿为美洲大陆的初步统一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与朱德在共军中的首座地位相当,但他与玉阶公(朱德字玉阶)一样,没有贪功,没有贪恋权势,而是顺应时势,开拓性地选择了为后来人率先垂范,可敬可佩.他就如毛先生,邓先生一样,为后来人树立了标杆,后来人只能超越,不能倒退.贵乌有国的标杆有两百多年了,而我们的标杆,远的只能数到数千年前的尧舜禹汤(鹿鼎记中说是,鸟生鱼汤), 近的只有毛刘周朱陈林邓等,还不到半个世纪。

    b. 林肯作为底层人士,干过无数脏活,但屡败屡战,为避免南北分裂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而且,据历史资料,当北方军接受南方军的投降后,北方军司令并没有对已俘虏的南方军官兵下屠杀令,而是收缴了南方军武器,并给南方军各官兵发遣散归安费,这点要比中国历朝历代无数幕对敌军的赶尽杀绝要强,特别是白起坑40万赵卒一事,令人齿寒.
    而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更是精妙绝伦,如gov of the ppl, by the ppl and for the ppl,可惜后来的财团政治和party对决,让这句话不够贴切了,还不如gov of the parties, by the parties and for the parties来得准确.
    而如果真要serve the ppl,我想按两块钟表定理(为了校对一个时间,不宜同时用两块表,最好只用一块表),还是一个良心党就好,何必来两党票战争雄呢?说到底两个以上的党还是为小集团服务,他们真是在为the whole ppl全体人民争取实惠吗?
   
    据资料(印象不深了,但大体上有那么一回事),林肯为了礼贤下士,为了争取选票,在听到一个小女孩请求他剃胡子时,他毫不犹豫地剃干净了.贵乌有国及伙伴国的政治生态,正如这一个小故事所说,政策取向和竞选承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相关人群的选票是否会流失,而不是在社会整体意义上,一个政策或决定的取向是否合理,是否对社会有促进意义。简而言之,贵乌有国的选战,拼的是投选民所好,而不是鼓动和激励民众思想素质的向上提升.如堕胎政策,同性恋政策,等等,无不是以是否丢失相关人群的选票和支持率为算计基准点,这能有什么好?能对社会整体有什么提升?
   
    c. 肯尼迪总统(Kenedy)的名言是我印象最深的,不要问国家为您们做了些什么,而要问您们为国家做了些什么?千古名言,凭此一句,他的历史份量就陡增。在我印象里,好像就是肯尼迪总统启动了浩大的太空计划。可惜后来的继任者未能继续扩展肯尼迪先生的太空辉煌梦想,后来者只是把已经启动的项目给办结了。
   
    d. 我不得不说,我所举的这三个历史高度,有两个是受刺杀意外逝世,并且事件细节扑朔迷离,一直是云里雾里的,这与贵乌有国一贯地严谨细致的作风是很相背,可见贵国保镖水平的差劲之至。
    如果换作棠叶国,历史上的有为之君,从古至今以来,印象里似乎没一个是被刺杀或不幸事件死掉的(例外:春秋五霸齐桓公是被饿死的,赵武灵王晚年也很悲苦,可能还有其他人).因此,棠叶国的御林军和禁卫军水平,还是够得上份量的,贵乌有国可要好好学习棠叶国的这个优点,不然贵国损失的都是总统中的菁英,英雄中的菁华啊.
 
    尽管如此,愚仍然认为,欧先生是一个合格的总统,正如邓小平评价自己,我只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欧先生总比30年代的胡佛要强,胡佛受命于经济危机之艰难时刻,但做完一届就光荣下课,很多经济危机的事物还打上胡佛的标签,如胡佛钟,胡佛屋等(印象里有很多的),实际上据史料讲,胡佛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还是做了不少实事,只是被更为宏大的经济危机现象掩盖了胡佛自己的事功而已。
   
    4-6. 狗狗搜索引擎:搜索英文资料和电脑技术资料很管用。我查NEC与CEA有什么不同,就用狗狗查到,在NPR网站上有个经典解释,说其中一个是war-room作战室,另一个是think tank,即智库。

    4-7. 吴晓波先生著 《历年经济变革得失》
    这本书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数千年来的经济政治关系。总的来说就一点,历代家天下王朝都是以政治为核心,牢牢抓住经济大权,都是为了控制民生,不让造反。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则有很大改观。
   
    4-8. 天涯论坛热帖 虚声楼主原创 《不被理解的毛泽东》(很多新史料来自于此帖,特别崇拜虚声楼主的博学广猎,俺达不到那水平的)虚声兄据说是学化学的,但看了很多史书,分析得很精到。我的许多想法也来源于他的文字。可见,只有文理兼备的人,才更适合来说道说道历史。独有文科学识的,会背一大堆史实,却缺乏分析思路,独有理科学识的,光有逻辑推理的那一套东东,但却缺乏足够的史料来支撑自己的推理。

    4-9. Pu Hui Tang Yu Fu, Tang Bian Xian Yu Blog@ WenXue City.可惜作者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更新了,实在可惜。我的许多改开知识,是来源于此博客,实为好文。在史实上基本确切,但在分析上还是有欠精到。建议要一分为二来看。

    4-10. 五笔输入法(码字神器)用了五笔,会键步如飞地开始码文字长城的。王先生的发明是真好,但可惜他为了保住IP(智慧产权),继续收钱,又倒腾出了一个98版五笔,推广面不佳。现在流行的五笔,基本上是86版的。

    4-11. 拼音输入法(当五笔输入找不着北时,用拼音作补充就很有效)。我又爱又恨的瘦狗拼音,打难字难词时,一打一个准,很好用。搜狗不瘦,他会在联网情况下,在不经意间给电脑装上一大堆东东。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6

择要详述一分为二




    目录
   
一、一分为二的基本要领
二、一分为二的初步类比应用
三、一分为二的进一步扩展  -- 把玩哲学数字
四、兴旺衰
五、本文的价值与功用
六、参考资料与资源
七、结语

    前引
    道德经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一分为二的基本要领

    当我抱着GRE的题目和书籍苦苦用心时,有感于同义、反义、类比的妙处,故有所悟。
    其实棠叶国古代,有两本书讲同反义类比也讲得相当出色,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道德经》。我没有全文看过这两本书,但是一些名句则是过目难忘,深有所悟。
   
    孙子兵法讲的是两军对垒的作战之法,是用一分为二的思想来带领一拨人来打击敌人的至上妙语,打仗是我所能想到的世界上最难办的事,但孙子13篇已经完全概括了其中至要。所以它也是人们做事的要领。而毛先生在革命战争年代总结出的游击战规律、十大军事原则,林..彪用婆婆嘴总结的几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一慢三快),都是脱胎于兵法规律。道理是相通的。据说毛=泽=东早年的行事凭据是三国演义之类的东西(这在国际派中简直就是胡闹,但这些东西确实管用),长征到达陕北后,才看了孙子兵法。
    道德经讲的一分为二,一个事物两个主要方面,一个场景两个主要事物,一个事物两个主要元素,比起西方的辨证法来说更为玄妙,字字珠矶。我没有完全看过,但我想那五千字是精华所在,比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等,能更为生动地描述自然界的阴阳二元和合之象,非常有利于我们用辨证法的眼光来观察和看待事物。说白了就是道法自然,自然的法是最为气象万千,宏伟壮丽,变化无穷而又魅力十足的。
    易经我没看过,但在我看来,也是很讲辨证法的。一分为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演化出64卦,不一而足。

    在近代,我所知道的,还有胡林翼的《林翼兵法》(一分为二,两军对垒),毛泽东字取润之,当然小时候就对胡林翼的兵法有深入研究,而据说老蒋在抗战年代,也急急地临时抱佛脚,详研林翼兵法,求些门道。
    庄则栋的《闯与创》,讲乒乓球的兵法。徐寅生先生也写过一篇论述打乒乓球的辨证法文章,还受到毛主席的表扬。中国乒乓能长盛不衰,与前辈们深研乒乓辨证法不无关系。
    施今墨先生的对药理论,讲中药学上的两药相济取其利,去其害。
   
    下面就顺着本人以前转发的帖子,讲一下神虫之经典战法,一分为二看待事物和怎么做事(观察世界、认知世界和有限地改造世界)。
   
    A. 要有道德,有良心。道德是立身立基之本(这方面孔子的论语或弟子规已经讲得很多了,历朝历代即使是伪君子也能讲出一大溜的套套来,一抓一大把,所以即使是令狐冲也能从岳不群等伪君子那里也能听出不少东西来。这就是要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和分析,此处不再多说)。佛教界有一种说法,人的心里要有良知,才能看到外界的良知和真相,心如明镜,方能眼如明镜。心有真诚,方能求得世间真意。大意如此。这大概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格物致良知、心学至要吧(王阳明的学识我了解不是很深,此处仅是浅谈)。
    虫族和兽族们,常把这一条直接省掉ignore,直接跳往其他各步,所以它们会一时很厉害,但长久不了,这就是所谓的邪不压正。
   
    B.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就是马道长Marx所说的,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时过境迁,环境和条件变化了,不能再一味地萧规曹随(要一分为二,取前辈的可取处,弃其不可取处),如果一味守成持旧,那只会让策略被动于形势变化。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如道德经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按我理解这几句话,从前走过的路径,现在可以借鉴其有用、有效的部分,但不是100%通通管用和不能变通的,从前对一个东西起的名字,到现在这个东西的内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实际上和以前是两个东西了,虽然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又如名句所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后半句说的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同一个意思。
   
    C. 要抓住重点。事物虽然均可一分为二,但二中取一,肯定是要有重点的、首要的方面。重点也就是找突破点的关键。结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观点,要知道每时每刻事物或形势中的重点和要害是在变化的,也即矛盾对是在变化的。因此,每时每刻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事情要按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地做,每次做一件事(那件事就是那时的重点),步步为营,这样一个人、一个团队才能把纷繁复杂的大事情做好,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注重重点进攻,而是全面开花,结果形成全面都是烂摊子、半拉子工程。
   
    进一步而言,如果做一大堆事情时,不顾资源分配效力,搞同时全面开花,就相当于拉长战线,把本来就有限的资源更进一步分散到各突击点上,不符合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的兵法至要。
    所以做事要砸一下锤子出一个坑,尽量一次性搞定,即要打歼灭战,不打击溃战,否则就是留了敌人或问题的尾巴,还得返工费心费力,弄不好敌人或问题还会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反攻倒算。做试题要集中精力,在一个有限时段内,专注于一道题、一类题或一个科目,有助于出成效。
   
    无论是输=脸还是饿肉食,其国地缘政治的主要战略风险在于东西夹击,所以司大令在二战前期,通过诺门坎战役等系列组合拳、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维护中国统一象征蒋总裁等,无一不敲打、警告着小鬼子不要来打输=脸的东边,司大令再怎么笨蛋,这点还是相当会算计的。
   
    而棠叶国的战略风险,首要的是北方边境,其次是怕南北双向夹击(南面从台湾或东南亚做跳板进入,直接攻取沿海的富庶腹地,断我经济命脉),此处不再赘述。
   
    所谓大道至简,至少包含大方向上要一分为二,一分为二的基础上,又要抓住核心要点吧。也正如张奚若先生所说,“做学问要从大处着眼,否则求细求微没用”(大意如此)。
   
    毛先生的根据地理论,其实也是抓住重点的一种具体呈现,先把一个地盘打下来做扎实了,就无后顾之忧吧。然后可以把地盘不断打磨得越来越大.

    D. 五一九原则:抓住问题要害,有的放矢
   
    在上世纪80年代,棠叶国足球有个著名的519事件,即在冲击世界杯决赛名额时,意外负于香江队,未能如愿进入下一轮.我看过当时的过程介绍.上半场双方还是均势对等的,但中场休息时,中方教练对队员做了很多布置,既要注意这个,也要注意那个,总之吩咐得面面俱到,惟恐没有cover到一处不足.可惜百密一疏,对于香江队重点演练的定位球,棠叶队没有重点强调和防范,似乎主教练在休息室内只在最后补充了一句,要注意任意球.于是,下半场香江队靠定位球一球致胜,以致最后引发华盛顿特区球迷骚乱.
    我在此说这个事件,是想说明:讲好话和大道理,谁都会讲,并且肚子里有理论墨水的人会讲得相当多,但是能在某一情势下,能切合实际,能击中要害,最终能解决问题症结,甚至能预见未来问题和矛盾的大致走向所在并加以重点布控和防范,从而导致整个事情和态势有个较好较优结果的,能讲出那样几句话就讲到点子上,并且有实际成效的,这样的人不多,
    "兵不在多,贵在精".切中问题要害的,不会是长篇大论,精要地讲一两点即可.这就是做事和讲话的一个重要原则:简单直接,一针见血,疱丁解牛,游刃有余,击中要害,擒贼先擒王.
    所以,即使是旁人通读我的浅解时,也希望看官们能选择其中对治您们问题的,好好地运用即可.一时不能领悟的,可以暂时放一边,以后再说.敬请不必对我的文字面面俱到,企图一下子全部领悟.尽管往这个方向走:只要能解决自己当前和现实问题的,就拿来先用.
   
    E.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理论不如没有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调查事实、现实和国情再定策略,也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信息的渠道要畅通,理论和文化是要的,但起码的也要对现状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问、不管不顾,否则就是驼鸟政策,到头来只能成为问题的俘虏。棠叶国不缺文化,但缺的是文化人学了文化知识,又能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成文策略和成规范的理论再加以改变或微调,以适应眼前的形势。
    正如佛家《金刚经》所说的名偈: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简单地说,就是世界是瞬息万变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露之凝结与升华,如电闪雷鸣之迅捷,战场态势上尤其如此,人生处世上亦是如此,因此,过去的有作为、行得通的法,到现在就像梦幻泡影一样,可触而不可及,一味地照抄照搬Copy & Paste过去的有为法,只会是僵化和死路,无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应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再做变通或创新,择过去法中的有用、有效部分,弃过去法中的糟粕部分(一分为二),方能是新的有为法。

    E2. 任何理论和道理都是有有效性边界的,即是有作用域的.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所有理论都是有适用性范围的,如佛学,牛顿经典力学等,虽然几乎无所不包,但都有抵达作用极限的时候.也即是说,任何理论都有有效的边界,在边界内,理论是管用的,超出边界,就要用别的理论来指导了.
   
    F. 要切记在有限的资源下展开行动和动作。所谓资源,包括时间、信息情报、人手、钱财等等,就是可以动用的各种力量。红军时代敌强我弱,只能在农村和山区展开游击战来壮大自己,如果进攻大城市,是必败无疑。
    兵法如此,读书、学习、做事亦如此。比如背单词,通读一篇长文后,发现了N多自己不懂的词,这时候书生的办法是从头到尾,把所有生词都查个遍,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更好的办法是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生词,细察一通,记住而消灭之,使之从生词变成熟词,也相当于游击战加歼灭战吧,不然通通查遍,耗神费力不说,更容易打杀学习的士气。
    再如办事情,要知道君子善假于物也,佛家说飞花落叶也可伤人,不能事事等某某条件都具备了再办,如果那样的话,原子弹估计再过一万年棠叶国也搞不出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创造条件预研了再上。没有条件,要寻找alternatives,即替代物,这才是做事人的节奏,而不是书呆子的迂腐。如何化万物资源为自己的神兵天将,只能说取决于各人的想像力和眼界了,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G. 一分为二的变体:

    传统的一分为二,包括如下矛盾对:
    量变和质变
    肯定与否定  
    现象和本质
    内容和形式
    原因和结果
    可能性和现实性
    偶然性和必然性
    整体和部分
    个性和共性
    相对和绝对
    同一性和斗争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
    两点论和重点论
   
    G1. 模糊与明晰。有些时候对事情要一分为二,有时候要故意模糊的。如军事上,炸一座桥阻止敌方进攻或撤退,并不是完全把桥炸毁或炸塌完事,最好的策略是模糊,让桥似乎还在位可通行,但实际上一通行的话,就会掉架或塌掉,如此可陷敌军行动意志于犹豫不决中,从而加快我方战斗意图的实现。
    游泳上,经常淹死的人,并不是真会游的,也不是不会游的,而是游泳的技术是半桶水的。看似他会游,但技术不到家,遇到暗涡或险地,就会濒临绝境。
    再如语言措辞,模糊更是可以大大改善交流双方的关系,有助于求同存异,增进互信。比方说,对于一位女士,不知道她是结婚的还是未婚的,就不好用Mrs.或Miss.来做她的Title称呼,英文中有个词Lady,这时就派上用场了,显得优雅而大方。再比如法律条文,恶心的人就用模糊词(及时,尽快,这些都是模糊可嘉啊),来给法律留下潜在的漏洞(据网络报道,胡温执政时,商务部一些底下人就利用拟定法律条文的办法,故意制造漏洞供外资用,非常可恶)。
    模糊的另一种形态,是用一分为二的话来回答。比方说,问别人在哪里,他答在外面,这就无限扩大了范围(不在办公室、家等里面了)。
    模糊在佛教界,还意味着矛盾正反两方面圆融交汇,无始终无分别,即因果相续不断。也即是说,矛盾双方实际上是无法完成分开对立的,至少有些藕断丝连的关系。
    模糊还体现在程度上,如时间用语:
    节假日 > 周末 > 星期六 > 周六上午
    以上时间描述,从左到右,是不断地去掉模糊而走向精确的。这也正是中国语言的妙处,有太多含蓄的话会隐藏在模糊程度不同的表述中。
    又如,过去两岸和谈会商往来的客机航线时,为了是国际航线还是国内航线争论不休,最后一位大陆领导人当场拍板,就叫两岸航线。
   
    G2. 缘.就如同男婚女嫁要有缘份一样,师生,学友,领导下属,同事等等,也是需要一定的缘份才能在一起.广而言之,两个元素间的关系,也需要缘.如果一对相接触的事物之间,发生了不如意的事,如老师教不好学生,下属适应不了领导,都是没有最终缘份的表现,不能单怪学生不行,更不能单怪老师或领导无能,这种两个事物元素之间的无缘无份,终究两个元素之间都是有一定责任和原因的,不能把没缘份的原因,全部怪罪到某一元素身上,那是不全面的,是真正的以偏概全.两个元素之间的原因追责,大多是责任比例问题,而不是1和0的问题(即不是某一方承担全面责任,或某一方完全没有责任,不是这样的).
   
    G3. 接触政策.我们常遇到陌生的事物和人,一些人对于化外之物,常见的态度是拒之于千里之外.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合理性,有其可用可爱的一面.当然对于已经知道是极端坏的人和事,是要远离的(如鸿门宴那样类似的事,如毒品,,就不要去碰).奉行接触政策,就能多一个了解外部的渠道和窗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人与新知识的关系,更是如此.奉行接触政策,才可能有新的缘.

    G4. 对应关系.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之间,要有缘才能相配合,就像婚嫁中常说的门当户对一样。换到人类社会中,就是师出有名,有名才有份,也许这就是很多女人一辈子追求的名份吧.就一个人的行为活动来说,只有最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和职务时,才是行云流水的最高境界,在家要有老公的样子,对小孩要有第一任老师的样子,在外做什么工作就要有什么工作的样子,大抵如此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role身份和position位置,决定了他做出什么样的business事和deeds行为才合适.

    G5. 折衷(tradeoff, balance). 就两个已知事物而言,两者相比较都会有优劣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比较侧面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例如,激光打印机的优点是维护容易,缺点是一般只能印黑白的,而喷墨式打印机,优点是可以打印彩色的文字图像,缺点是不易维护,并且容易风干堵塞.技术的进步,就在于找出现有两种事物的各自优缺点,然后揉合之,把两者优点都集中起来,而抑止两者的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例如上述两种打印机,再往上一步走就可以改良后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当然,彩色激光打印机也有缺点,那就是相对较贵.这样不断地tradeoff, 取和,才会让技术不断进步.

    G6. 二生三.道德经里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可不像《圣经》里说的上帝创造万物,而且来得更妙.简单说,二生三,就是从两种极端情况中,再加上一种中间情况(可能就是模糊情况),对三种情况分别做不同的处置.如林.彪的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等.
   
    H. 有序、有层次。一分为二固然好,但每个体系、结构、层次上,按一分为二所进行的考察和剖析的结果是不完全一样的,不论是扼要的两点,还是首要的重点,在每一个细微层次,中间领域或局部范围,一分为二的办法都是不同的,因此有秩序、有层次也相当重要。正所谓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要把许多的一分为二的分解组合起来,就需要道法自然,有序而为。正如佛语所说,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每个局部或细小的范围内,也有佛法和正见的,即使是细如微尘的一界内,也有一分为二的哲理吧.
    就拿打战来说,战胜眼前之敌后,下一目标一般是就近之敌,而不是舍近求远(一般来说是如此,不断一概而论)。就读书而言,读完一本书或一个主题后,再考察的应是相关联的主题,这样学识才会形成连成一大片的学识根据地,从而不断以滚雪球的形式向前滚动发展壮大。
    当然,现在的书和资料多如牛毛,有些地方不得不蜻蜓点水,但更实在的,就如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攻岛掠地的战术:蛙跳,即先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有重要价值的战略性岛屿,然后再分割包抄。换到读书上而言,蛙跳就意味着要快速找出书籍或资料中的重点,集中力量消化,再加以适当延展吧。

    依在下不才看来,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也是做特工和谍报人员的最高境界,惟有如此,方能不让外人看出其中破绽。

    I. 一分为二不是万能的,隔行如隔山,肯钻才能深入。就我个人而言,从CS(Counter Strike/Computer Science,反恐精英/电脑工程)转到MicroElectronics(微电子),简直如进了云里雾里,一些概念和要素是完全陌生的,没有扎实、系统的深入,实在是搞不定的。要钻研,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不是有个报道说,在某一行或某一领域内要有高层次水平,学习实践1万个小时是个必要条件,我的外设老师也说过,至少七年方能有小成,后来在行业交流时,也听到外边的老总说,在一个公司至少呆两年,才会被这位老总的公司视为不是过份地跳槽。
    只有充分深入、系统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和脉络后,才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化繁为简,抓住该领域内最扼要的东西。我们学人应对此有充分认识,切不可盲目抓取两个元素或一个要点,就以为是该领域内至高无上的一分为二分析法。如此草率尤为不当,会误导旁人和子弟的(诚如毛泽东所批判的教条主义一样)。应慎而又慎。

    下面讲述兵法与一分为二思维的关系。兵法极其有助于做事,做事实际上是对着存在的问题或目标而行动,可把问题或目标,类比于兵法中的敌人。
   
    J. 兵者,诡道也。就是说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按常理出牌。上善若水,水只要有一个缝隙,就会钻过去并喷薄而出,展开水的阵形,a way out虽然难找,但敌方或问题的命门一定是有的,这也就是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所说的无招胜有招,任何一个剑招、阵势或形势,总会有突破点的,能不能找到,找得准不准,完全看各人的水平、知识背景和Wisdom智慧了。

    J1. 朱毛的游击战术精华
    对联右边写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左边写着:“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这幅对联已经把要说的话讲完了。毛泽东还是强调了几条:
    第一,军民团结一致。——人民是水,军人是鱼,鱼离不开水。
    第二,选择有利阵地。——保证第一条基础上,才能发挥主场优势。
    第三,集中优势兵力。——保证前两条基础上,更容易建立局部优势。
    第四,先打弱敌。——保证前三条基础上,先挑软柿子捏,建立信心和作战经验。(注:先灭弱敌,让团队逐步有成就感)
    第五,要跑起来,钻空子。——为前四条服务。
   
    J2. 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无论对做什么事都很有借鉴意义):
   
    1.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2.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
    3. 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
    4. 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給敵人殲滅性的打擊。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
    5. 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6. 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
    7. 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
    8. 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
    补记:相机而动
    9. 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
    补记:因粮、因兵员于敌。毛主席的kpi是兵员等有生力量,而老蒋则太在乎于地皮的多少,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
    10. 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盡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
   
    以上就是略略谈谈的一分为二的心要。其实,棠叶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对对子,骈句诗文,无不渗透着一分为二的工整对仗。所以个人觉得,要学得好东西、好宝贝,老祖宗的传家宝、各种文献得好好琢磨,不可一概而废,也不可奉若不二神明经典,否则就不是一分为二的公正、中立观点。
   
    老有听市面上的人说,某某商人用毛泽东思想来做商务实践,某某人用孙子兵法来做恋爱实践,更有某某国的核战略被称为孙子核战略,现在看来,这些事例都是言无虚处啊,实实在在。

    K. 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补记:非常强调分工合作和把握战机、抓时间效率。)

    林..彪六大战术原则被米=国西点军校列入军事教材,教室内挂有林..彪肖像。
   
    “一点两面”和“三三制”简要
    “一点两面”: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攻击点上,反对各点平分兵力;至少两面包围敌人,以保证一定打垮敌人并求全歼。
    “三三制”:1个班内划分3、4个小组,每组3、4人,副班长为当然小组长,另选政治较好、战斗勇敢又有经验的战士当组长。战斗时,以班长为核心,根据敌情、地形,散开距离,间隔作战,相距以听到班长口令指挥为准。既能有效的发挥战斗力,又避免拥在一堆,造成较大伤亡[59]。

    “四快一慢”和“四组一队”简要
    “四快一慢”:向敌前进要快,以防敌人逃跑;抓住敌人后,进行准备要快,看地形,选突破口,构筑工事,动员、调动兵力,布置火力等都要快;突破后扩大战果要快;对溃退的敌人追击要快,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白天黑夜。这第4快与上述第三种情况的打法相同。一慢是,总攻发起时机要慢,准备充分后再打,而一旦总攻开始,则要快。
    “四组一队”: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突击队。这里强调突击连队要有分工,组与组之间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也可根据具体目标,划分3个或5个组。
    补记:就是要有不同的role角色,来进行协同作战。这与《人月神话》中所讲的程序开发团队里,要有类似于外科手术团队的角色分工,有相似性。
   
  “三猛战术”和“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简要
    “三猛战术”:将机枪、火炮配备在主攻点上,同时猛烈开火,这是“猛打”;主攻点上炮火猛烈射击后,突击部队猛烈冲锋,建立剌刀血战的威风,这是“猛冲”;对已被冲动和溃乱的敌人,猛烈追击,一直压下去,此为“猛追”。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第一种情况是敌人守,就要经过正式的准备,再行攻击。第二种情况是敌人要退不退,就要先把敌人围住。如准备好了再打,敌人就会跑掉;如不准备就打,又会被碰下来。围住它,抓住它,使它走不脱,然后准备好再打。第三种情况是敌退,就要猛追,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当然,战役指挥员应该组织有计划的追击。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可用于做题目时,针对难、中、易三种不同题型,做有区别的练习对待。

    L. 类比思维,兼谈哲学的指导意义.我上大学时,哲学老师讲课,常说老学友们回校,总会说哲学还是有很大用处的.我的体会,哲学就是各种事物演变的通常道理的归纳和浓缩(属于通识,常识,common sense).如果用类比思维的话,加上我们文化人独有的对具体事物的体验,很容易导出对事物的深刻洞察.例如数学上有个比例公式:
    A / B = C / D
    如果A, B, C三个是已知的,那么我们很容易求得D.用类比思维,就是要在知道通识中两种元素的关系(如A / B),再知道自己现实体验中的某种元素(如C),就能导出D大概是什么样的性质和状态.
    也可以说,如果知道A,B是矛盾对(反义词思维),C,D也是类似的矛盾对(反义词思维),并且A与B的关系很清楚明白,那么由以上三点,就可以推出C,D矛盾对之间,大概有什么的关系和演化方向.
    A与C则是同义词思维,B与D也是同义词思维。
   
    就事物间的类比关系而言,总有事物的某一侧面aspect,某一领域field,某一范围range,某一界限scope之内,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会出现相似性.虽然超出这个aspect, field, range, scope后,相似性也许就不存在了(超出了有效作用域范围),但这种相似性就像高分子化学中所说的聚合物的局部结晶点一样,还是会令人的思维闪闪发光.所以人要进步,海阔天空的类比思维是延展的极佳方式.

    M. 由浅到深,再化繁至简. 从浅尝辄止,到逐步深入,这是一般读书人都会的事,但是到学有所成,能化繁至简,通过一般性的通识思维,来看透一个事物或专业问题的核心要点core.这后一步很少有人想到,或者想到的人,也不曾探到最精深的高度.就毛=泽=东,邓=小=平而言,他们是有那样的深度的.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有点像林..彪的三种情况三种打法),邓=小=平提出了世界问题主要是东西问题(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对抗),南北问题(经济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南南合作(穷人帮穷人).能把纷繁复杂的世界看透,再简化到极致,世间少有.但这是一个人的思路进步所必需的,否则就会像朱熹那样,要格千物方致知,也太复杂了些。简单,简化,直接,单刀直入,这些是把真正的事物本质和问题核心呈现出来的最后一步思维(简单、直接的思维).
    正所谓:繁华阅尽是沧桑,大道至简方从容。

    N1. 比较思维(compare).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于是就不比了,其实这种退缩的观点是比较错误的.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之间的比较,大体上要坚持如下的比较顺序:
    a. 比较双方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是否相同,相异,也要找出比较的参照系reference system是否合理(也即立场、观点、方法),两者是否具有可比性.
    b. 求同存异并举(即要找出比较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又要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c. 在上述基础上,分析两个元素或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总体优劣.
    这样才是完整的比较哲学,否则比较是不完整的.
    就如习先生说,不能以改开前三十年否定改开后三十年,也不能以改开后三十年否定改开前三十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间时代在变,形势和问题也在变,当然政策导向,决策指引和执行思路也要变.也正是所谓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吧。一般人只有领会到这个应变而变的层次,才能体会更深。

    N2. SWOT分析。SWOT,实际上是:
    Strength 内部的优点
    Weakness 内部的缺点
    Opportunity 外部的机会、优势
    Threat 外部的威胁、劣势。
    这种分析在商业报告书里很常见,是对内、外部,优、劣势做的四分法分析,实质上也是一种一分为二(内、外部)后,再次一分为二(优、缺点)的办法。
   
    O. 尽量不一刀切,要一分为二,看到一个事物,理论,人等的优缺点,利弊,长短处,从而择优而反制缺点,取长而补短,扬长而避短,兴利而除弊,等等,此为进步之至理.
    所谓一刀切,就是全盘否定或肯定.如五四时代,众多社会文化菁英,基本就是对棠叶国传统文化批倒批臭,似乎不100%抹去就誓不罢体.而他们丝毫没有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等人,早年都是受过私塾的传统文化教育的.
    又如1980年代,很多似是菁英级的知识分子大力鼓吹全盘西化,还不是百分百,彻头彻尾的一边倒?实际上他们最终也落不到什么好,因为他们一开始从根本上就没坚持一分为二,没能切入中西之利相结合,中西之害尽摒弃的最佳思路.
    所以,要一分为二,批判与继承相结合,才能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而用刘备的话来讲,就是小善要努力去做去执行,小恶要防微杜渐地不断克制,从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达到不断地自我修养升华.这才是进步的真正动力思维所在.

二、一分为二的初步类比应用
   
    下面就结合具体的领域,谈谈一分为二思维的使用。
   
    A. 读书。此处仅谈要有重点。曾国藩说过,读书时要一次只读一本,从头到尾读完,前面没看透不要往下看,大意如此,但对当今情势可能要对此有所变通。据说林..彪在解放后生活也是极其简单的,书房中摆设简单到了极点,桌上仅放一本书供他阅读。所以,读书不能漫无目的地瞎读,要有重点,感觉有相应、相通处了,要会啃,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才能把一本书吃透。但是,现在的书多如牛毛,有些还是砖头型的(砖家出的),因此,略微变通一下,要抓重扼要,先看砖头书的目录,取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一章或一节),完整读下来。对其中不太懂的名词或名句,或感受较深的,可用渡渡鸟百科一下,相互印证,兼听则明吧。
   
    B. 说话交流。
    B1. 无招胜有招,不妨让对方先出招。耐心听对方讲话,等对方没话说了我方再接话头往下说,以便继续交流。如果对方谈话不怀善意,可以一下子从他长长的话语中至少能抓住一个漏洞进行有效的反击。据说有一次日本公司和米=国公司谈判商谈一个项目,日方觉得胜券在握,项目很有优势,于是就展开ppt侃侃而谈,但美方就是只听不说,等到日方人员把该说的都说了,美方说您们说什么我们没懂,一下子日方在谈判中就陷于被动,谈判的整个形势逆转,日方得立马准备出一套东东让美方能懂。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说话和展示,那么要隔一段时间就问对方有没有懂,搞点小小的互动,从而把谈话引向双方都关注的话题上去。
   
    B2. 因粮于敌。军事上讲究把战火烧到敌国土地上,就地取粮自用,这样能减少从本国后方调集资源的花费。如解放战争时期,毛先生的部队在相持阶段,就跳出根据地搞外线反击,不仅有效缓解根据地内的压力,还能就地取材,补充武器、弹药和兵员(有点类似于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又如解放时很多战事结束后,都是就地从敌军俘虏中抽选精兵编入解放军,典型的因兵员于敌。
    故此,在谈话时,如果没有话题,就要问对方熟悉的事、熟悉的话题,引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达到相互的深切交流,我方获得一大堆信息,对方感到说话有听众,增加了对我方说话的好感,从而也有助于进一步的交流。
    据说,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很懂得用最少的话和问题,诱导交流的对方滔滔不绝,好像找到知己一样对老胡尽情倾诉。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本事。而传说米国小罗斯福总统,在即将与客人会谈前,都会先了解客人对哪一方面比较熟悉,然后找相关的书来翻翻,在正式会客时,总统就可以自如地把话题引到客人熟悉的地方上,从而加深双方的交流和互信。

    B3. 有的放矢地谈话。综上,谈话切忌漫无目的,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兴趣点,从而更好地深入对方的内心,而我方的内心想法,有必要时(如感觉可以互动或提升、请教时)可以摆上台面,没必要或预感到话不能投机时,不摆上台面也罢,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也正所谓,言多必败。出招太多必有破绽。当然,能不能看出破绽,完全取决于听众的个人知识背景和实力,功力越深厚,找到破绽所费的时间和心思也就越少,即使是听到一句话,也能深入挖掘其内涵。所以学海无涯,多多益善。

    B4. 看人数说话。越多的人在谈话现场,则要求说出的话为越多的人所接受才好。越少的人在谈话现场,则所说的话可以更具体、详细而不必顾及太多忌讳。最可以放得开的谈话(当然还要取决于谈话对手的宽容度),当然是一对一的谈话,可以说能谈的都可以谈。所以,越多的人在现场的,模糊的万金油的话越多(因为要对更多的人取同,取出更多人的共识),实质性的内容越少,越少的人在现场的,可以较真的话题就会比较多些。

    B5. 说话务必慎重(即军事上的出击要慎重),自己要做的事,要践行的事,在做成之前尽量不要说,特别是公开说,更容易招致不应有的变数和制约。
    我听说过的一个绝奇的故事,是一位老司机,在退休之前,一生未出过事故,但他在退休前一天跟别人说大话,大意是豪言这一辈子出车都没出过事故,不幸的是,在退休前这一天,自己开车真就出了事故。
    更多的浮话误事,出现在国考考场内外。考前意气轩昂,宣说大话而不注意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的,一般考的成绩都不是很好,甚至完全颠倒,反而是低调备考的无名小卒,取得超出预想的、出人意料的成绩,甚至远远超出预想。
    这都是不幸被言中,一语成谶的例子。自己说的话,好的结果预先(事情还没办,或者没办完结时)就说出来,结果一般是事情难以圆满或办到;坏的结果(在坏的结果尚未完全显现时)就说出来,结果坏的方面就一般容易被自己说中,成为既成事实。故此,说话一定要慎重。不说则已,一旦说出,则言出必就方能服人。真正的说话,要达到说话的功用(如交流看法和反映、描述问题,以便协作和交互)即可,不必说大话、空话、无用的话。
    B6. 以上只是个人对说话艺术的一些粗浅见解,当然,世上能说会道比我有才的人多得很,大家可多多观摩研习。

    B7. 问问题也是很有艺术的,但愚尚未形成比较成型的思路,恕不详述。我能想到的,就是:
    1. 要问对方能回答得出来的问题,最好是能引得对方滔滔不绝的问话。
    2. 避免记不住对方的回答和答案,而重复问对方同样的问题。
    3. 不问男人挣多少钱,不问女人几岁。

    C1. 做人。重点是知过能改则善,宠辱不惊真淡定,宁静平和可致远。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一个人自身总有缺点和毛病,也有亮点和优点。佛家说,对别人的过,可以看到但不可以随便指摘(要讲也要在私下场合委婉地、当面说,以便能说进别人家的耳朵,让人听得进去改得了,但不要背后乱讲,方为诤友),对于自己的过,不管别人是善意地说,还是恶意地批,总要应承并认真反省,则自身修为会渐渐有长进。现今很多人士,当别人批他/她时,马上反击似乎是第一要义,“您有什么资格说我,您在某事上不也是很没长进嘛,凭什么说我”,如此等等,就无法谈提高自身涵养了。周=恩=来能避过种种政治恶浪,一大法宝就是经常地做非常有语言艺术的自我批评吧。
   
    C2. 学伟人。一个伟大的人物,按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也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不可一概肯定,也不可一概否定,否则都是相当片面、不利于后来者学习和进步的。如毛=泽=东,就是一个有巨大争议的人物,他对革命和建设劳苦功高,但据说个人生活也有不检点处,后来者正确的态度,就是学他的好不学他的坏(更可能只是传说中的坏),否则何谈进步?并且按佛家的说法,伟大的人物,仿佛佛菩萨的化身和示现,有时他的坏,是要间接警告众生要向好的方面发展,而不是要众生直白地学他的坏。
   
    C3. 学普通人的优点,抑避普通人的缺点。这也是一种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的方法。伟人的事迹遍布于各种文献和回忆中,普通人很容易接触到,可以说是远方的师傅,但文献、回忆和记载是死的,而遇到活生生的名师能如理如法地、因材施教地教导,则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罕遇的,如果真的遇见了,足应珍惜。因此,大多数人自身是普通人,在生活遇到的别人也是普通人,但普通人也是有优点和缺点的,即使是普遍有负面评价的人,如果用心体察,也有对自己有教益之处的,不是有句话说,美是无处不在的,难的是在于有发现美的智慧和眼睛(大意如此)。对于身边人的优点,足应仰慕和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身边人的缺点,足应自省、自戒和寻求其内在原因,以利自身更好的进步。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确如此,对于外人,如果看不透一个人的话,那么两个外人两相比较,就会衡量出比较点(一分为二延伸,比较思维),比较出同行两个人各有哪些优点或缺点,从而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学习,谁好谁坏两个人一比就心明眼亮了。
   
    C4. 正确对待老师。师道尊严。固然,老师高明,教给学生的东西就多。但缘份是相互的,如果学生不智,只看到老师如何如何不行,却不体察见微,多发现老师身上可学的东西,那么即使老师有再多本事,这样的学生能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也就不错了。所以我个人理解,对师长前辈要恭敬感恩,不管是在校还是走上了社会征途。学生对于老师,应当尽心学老师的长处,对于所见的老师不足的地方,在公众场合要埋在心里,私下里当面、委婉地探讨,不能让老师有辱斯文。
   
    C5. 正确对待老人,特别是经历风霜的、有挫折经历的老人和自己身边的老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家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多多少少有人生的、真实不虚的心得感悟。有时老人家的不经意一两句话,会点透世道真相和明路,非常值得洗耳恭听,因为毕竟是过来人,有感悟有深度。

    注记:只是私下探讨,我对周围人的做人,也不是很好。
   
    D. 做事。做事实际上是个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也即矛盾的方面,也即做事人的假想敌(这样就可以套用孙子兵法中,敌我对抗的思路了)。因此,打战、军事斗争,是做事的最高级别,其他工程实践等动手做事项目,完全可以从上古以来的兵法韬略中,滔滔不绝地汲取战略和战术营养。
    一般人常会讲没有目标,实质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和媒体,给了我们受众太多的完美教育,什么都是好的,伟光正,高大上,白富美,等等.而当问题来到我们身边时,又演化成危机,会让我们普通的受众们一屁股坐趴在地下.
    所以,如果没有目标,那么就用解决身边的切实问题作为初步的起始性目标.
    我个人感觉,问题三段论有助于我们认清应该值得追寻的目标.即: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这是个人和社会前进道路上的永恒主题.但其实很多时候,由于我们认不清自己的缺陷和短处,常常会在原地空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句名言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我想也是这样.自病自医,这是一位久经风霜而又坚韧不拔的老人告诉我的原话.自己的优秀处,自己的毛病和缺点,只有内心深处的自己在冷静体察时,自己会最清楚和明白.就看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如何认识,确认,看待,管束和纠正我们的毛病和缺点.
    传统的中国学生和受众,在外国人眼里有个通病,就是不爱提问,以为把书看懂就行了,把题做会了就行了.在棠叶国现行的八股笔试为主的制度下,这确实是一个实用的思想.但是就社会的成长性而言,前沿性的突破,往往发生在科学的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边界处(未知领域就是学术界还无法解释或解决的地方,已知领域就是学术上已经用理论较为圆满周到地覆盖到的地方).而这首先就需要我们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没毛病,更不向老师,长辈,家长或学长坦承/求教,那怎么让有心帮助我们自己的人下手帮忙?
    有心人懂得的道理会是很多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也需要有下手处.比方说,药店里有很多药材,但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病人,感冒有治感冒的药,头痛有治头痛的药,等等,急病乱投医,有病胡吃药,都是治不好病的,而且还可能延误和加重病情.所以各种道理就像药方和药材,就要看对什么症,什么病用上,才会见效.因此,坦承地提出问题,才会让有心人摆出合适的方法(药方)去解决它,这是问题三段论的头一步.
    我们学这么多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直觉感受到问题的存在,能够切实和详细地描述问题,这样,我们再着手促成问题的解决,就不会很费劲了,因为目标已经明确了.
    注记:描述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即语言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否则无从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2. Computer+编程实践感受略谈 就具体的做事而言,Computer+编程是个很特殊的做事类别。为什么呢?电脑编程用的是电脑编程语言,这与写文章有相通处,都是用一种“语言”,写文章用笔,当然现在也可以用键盘直接码字上屏,电脑编程更是用101键盘来码程序。这是其一,与写文章有相通处。
    但电脑编程又与写文章是不同的,编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能运行成功、达到客户的需求才算数,并且程序运行是否健壮也是一个更高的标准(24hx7d长时间、反复运行时是否不出错,这就是在下所理解的健壮性,运行一两次能成功,久了就会出错的程序,在普通程序员手里是屡见不鲜的)。黑客界有句名言,We only believe in the running code.  也即是说,能搞出成功运行的程序来,说话才有份量,否则都是空谈。因此,编程在这方面与做事是很相像的,必须一步一步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错误,否则给航空航天部门(飞机、飞船、火箭)、银行金融、医疗仪器等关键领域的软件编程,就会出很大的事故。
    综上,电脑编程,尤其是小脚本编程,我个人认为有利于锻炼学子的做事章法,但由于编程受限于只用键盘和鼠标,对于手巧型技艺的锻炼,是不足的。实际生活中,常有会编程的,但不会弄电脑硬件的,就是这种两面性的体现。两个方面都应当记取,即既要学会编程上的工程思维,也要学习其他真正有助于巧手的动手项目。
   
    E. 考试和备考。择要讲一讲备考要有选择性突击点。当今国考五花八门,各科并举,如果一个寒弱学子要搞全线突击进攻,一般是必败无疑,必须要有策略和重点进攻战术。
    就题目而言,当然广泛模拟真题进行实战演练,是非常必要的,惟有如此,才能临到考场而临阵不怵。但题目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全会的,一类是半知半解,有时做对,有时又不会的,一类是高难度的,完全不会的。对此三种类型,应有分别不同的应对之策。对完全会的,只做些许巩固性的练习,避免手生;对于半知半解的,要集中力量搞定某一主题或某一范围的此类题,可收抓分的大成效;对于完全不会的,只有长期积累真功夫,才能有些许长进,数学中的难题型,尤其如此,不要抱有一朝破万题的幻想。这种三分法,有点类似于林彪说的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就科目而言。不能平均用力。首先对于短板科目,要硬着头皮来学习、练习、提高,提分最有成效,毕竟从40分提到60分,比从90分提到95分,所费的精力和时间是不可比的,前者应更省力,不是有句话说,一百里路半九十,可见最后的十分是多么不易得。其次如果没有短板科目,建议多习语言科目、历史科目等基本科目,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科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F1. 读史、读文献、读新闻、读媒体、读文件、读懂别人的话。史书是过去记忆之大成,新闻则是当前的热点(有可能是真热点,也有可能是假造势,所形成的热点),一古一今,不可偏废。但凡以上种种,作者及发布者都因种种内在的利害关系,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要委婉说、含蓄说,有些话要反着说,有些话要编出假故事,等等等等,如此种种,应当遵循小时候益智题的做法,假中求真,真中看假,只有多积蓄知识背景(以便旁征博引),并多强化真假、逻辑推断的功力,方能透过种种表象语言看到事物本质。也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四个矛盾对思维)。这也是一分为二的至要之理吧,更何况军事战场上,必须的一个环节,就是排除各种有意无意的敌方假情报、假动作,方能发现真实破绽,进而攻城拔寨。这也算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情报不如无情报吧(老蒋在解放战争中,就在这方面上了很大的当)。

    F2. 要摸索出主线,反对盲人摸象.读史,读书,会看到方方面面互相矛盾的材料.此时要注意,兼听则明.我们正常人虽长有眼睛,但如果偏听偏信,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文里说的,对一只大象(事物)有非常片面的看法.所以普通人虽然长眼睛,但如果有偏见,实质上看问题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走入死胡同.
    再如,<笑傲江湖>中写道,华山剑派两位祖师岳素,蔡子峰(似乎是这两个名字)为了节省时间,偷看林平之祖父的袈裟上所写的<葵花宝典>时,两人相约各看一半,结果看了记了抄了再回去相互对照,两人的心得牛头不对马嘴,于是产生矛盾,形成剑宗与气宗两个小门派.其实依我看来,是二人的思路修为没有达到完全融汇贯通的境界.
    所以,读史,读书,读媒体,一定要多方印证比较,相互权衡,然后得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在基础上会比较扎实.
    而且,如果有现成的一定的思路和主线,建议先把思路主线阅毕,这样再集聚各方的细节末枝,看法就比较快速地走向宏大和雄浑.简而言之,就是纲举目张.
    如看建国史,就建议读一读虚声的天涯帖<不被理解的毛==泽==东>,如看改开史,建议读一下<塘边闲语>里的内容(当然不一定全对,但有主线,大事件基本都交待了.)
    而在没有主线和总体思路之前,种种正反,是非的判断,是随时有可能变化,甚至会完全颠倒过来,所以只能是不轻易地下结论.
    只有这样,才能透过历史和媒体的迷雾,洞知世间的原委与真相.
   
    G. 作文.作文的首要原则,是有感而发,有事才说,不要无痛呻吟,没病装病.真正发自内心而达成的话语,最为有力和雄浑.
    我不是语文专家,也不是英语专家,所以下面这些净是外行话,请读者姑且听之,自行明辨,取可行处学用.
    对于考试作文,如何把题意与自己的思想揉合到一起,是很有难度的事,这需要有联想发挥和思惟交织的能力.只有贯入了自己的思维,思想,才能把考试型作文写得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所以,考试型作文,一要准确把握题意,二要融入自己的思路主线.而后者,需要自己首先有思想,有思维方向,知识背景越深厚,考场上作文的思想和思维越有力.
    对于自由型的作文,首先的就是要主题鲜明,某一篇作文中所有的话要尽绕围绕着一个焦点展开(兵法:抓住重点,实施突击突破,只是一个重点,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对于一个重点,可从两方面加以分析,即既破且立,或正反并举),如果分散文章焦点,就很可能达不到讲深,讲透,讲够的力度.
    其次,尽量少用新名词(这样会让受众感到迷惑不解),如果用了特殊的专有词,尽量使文章中的每一个用词点,都使用相同的专有词,这样才会避免人为岐义.
    再次,要广泛运用同义词手法,把词色丰富起来.比如,湖泊,洼水,池塘等,尽管有略微差别,但本义上是近似的(这个例子举得不太好,但作文的笔法意思是那样的).词的讲究,首先在于找同义词,反义词,其次,同义词各词之间,要学会善用他们的nuance (minor difference细微差别),不同的nuance,决定一个词用在哪种场合更合适.这种同义,反义,词色的nuance,只有多读,多查字典(如zdic.net或dict.youdao.com),多查百科,多思惟,才能臻于完善.
    说到底,拉得越长的作文,其表述上是把同一个中心思想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色和同一个意思但不同表达方式的句子,不断累积堆砌起来,至于怎么堆怎么艺术,完全看个人的造化了.拉得越长,只是为了把一个思惟的细节讲得更细致周到,而不是别的.
    在英文作文修正软件White Smoke中,有一项专门的评比标准,就是不能老是用重复的词,否则整篇作文就很单调,会失分.
    还有,要充分发挥类比和比喻能力.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在一定时空作用域内,就会有可比性和相似性.例如人体的各器官运作,就跟一个小城市的各机构单元运作,有一定相似性,再如会计行业的许多术语,与情感方面的付出收获有相似性,这样做文章就能达到十分谐趣的效果.很多行业尽管术语名相不同,但行业内各术语项目元素的关系,在跨行业时,在某个局部会有相通处,此点务必多加详察,定能收获一定的奥妙.
    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心中所感写下来,一方面有利于保存回忆和调阅,另一方面,我个人感觉,写着心里的思路时,有时会突然迸发出新的想法,整合出更成熟的思路,此点我觉得更为重要.敬请各位后来者明鉴.

三、一分为二的进一步扩展  -- 把玩哲学数字
    先看这些文字:
    抱朴守一。
    一分为二,两军对垒。
    由二生三,晋分三家,三国演义,一统为晋。
    西天取经,师徒四人,降妖伏魔,同甘共苦。
    抗日战争,国共日伪,四方斗法。
    五行学说,相生相克。
    战国七雄,终成始皇。
    十个天干。
    十二地支,生肖星座。
    ......

    3-1. 抱朴守一,九九归一。
    道家讲的一,就是道。二中取一,即两点中要抓住矛盾对中的重点,也就是二中取一。
    也可以说,要在诸多矛盾对中,抓住最主要的那一对矛盾对做研究。
    还有,对所研究的事物越深入,到最后反而要越删繁就简,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来求得对专业领域的一些观感和看法,即九九归一。

    3-2. 一分为二,两军对垒。
    矛盾论,即一分为二,前面已经讲了很多,此处不再赘述。

    3-3. 由二生三,晋分三家,三国演义,统归一晋。
    在历史上,有两次晋的分合。一是春秋时,晋分韩赵魏三家。二是三国时代,三家最终一统于晋。所以努尔哈赤、毛泽东等以三国演义为作战指引,是有历史依据的。但毛泽东在抗战时所面临的局面,是四方斗法,更为复杂。  
   
    3-4. 西天取经,师徒四人,降妖斗魔,同甘共苦。
    明清两代,留给后世的名著,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他们不是一般的文学名著,而是有着很大的人生观、哲学思维寓意的,这比纯粹揭露官场和社会的《官场现形记》等,要高一层次。
    插叙:就红楼梦而言,它是一部巨大的谜书,据说毛泽东本人看红楼梦看了六遍,才完全参透其中的谜。正所谓真真假假得出真(逻辑推理思维),曹雪芹的功夫十分了得。其中应是充满了了字谜和家族之谜。
    就水浒而言,毛主席在文革中发声,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不对的。这也是毛泽东对后辈的期许,即反腐到底。可见施耐庵详写宋江接受招安的内衷。
   
    而就西游记而言,四人团队组合也彰显了吴承恩的人生看法。
   
    唐僧,道德的化身,信仰的载体,缺点是能力不足,但会念紧箍咒来使唤孙悟空,再带动其他两个徒弟。
   
    孙悟空,能力的化身,开拓进取、创新等,少不了他。在公司中,就是研发总监、业务总监或CTO之类的角色。
    悟空这个佛语,彰显吴承恩的寓意:能力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能力是万万不能的。能力无限大时,反归于无和空,才有禅意。
    悟空道具之一:紧头箍,表明能力再强,也要受道德、章法的约束,才能合力办大事,不能有能力大,也就脾气大到无法无天的想法。
    悟空道具之二:金箍棒,表示能力强时,飞花落叶皆可为法器。该棒可大可小,既可作绣花针,又可作擎天柱。

    插叙:吴承恩描写孙悟空时,他写作上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时让悟空能入水(如向龙王讨要金箍棒,假扮牛魔王骑碧水金晴兽等),有时又不能入水(如降服白龙马,大战沙僧、九头怪等),这样就导致书中前后逻辑矛盾。也许我观感有限,说得不对。
   
    悟空道具之三:观音菩萨给的三根救命汗毛,据观音说,只要在情况危急时,吹一吹这三根救命汗毛,就可以变出成千上万的猴兵猴将,来对付妖魔鬼怪。表明研发团队发展壮大时,最好由研发开拓的领头人,来亲自招募下属,作为研发团队的核心骨干。我所知道的,戴笠招聘军统工作人员,就常亲自看对方简历和面谈。据说小米公司招募核心研发人员,也常是雷军亲自过问。可见核心人才对于事业团队之重要,足以引起有道之人的高度重视。再说了,孙悟空就是如来和观音早已钦定的唐僧团队骨干。
   
    悟空道具之四:火眼金睛,在太上老君炼丹炉中练就的本事。这表明能力强的人,也会明辨大是大非,有超出常人的辨识能力,能识别一个现象或事项,到底是机会opportunity还是陷阱pitfall。这种辨识能力有时甚至连唐僧也赶不上,因此师徒俩才会在对待白骨精的态度上有争吵。就悟空一方来说,能力大不能脾气大,否则就会失去有德之人----唐僧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火眼金睛般的辨识能力,是在道家始祖老子的火炉里炼出来的,看来吴承恩对于老庄道家哲学(矛盾转化思维),也是相当赞赏的。
    悟空道具之五:七十二变。毛泽东说过,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了什么样的时间、地点、条件、环境,就用与这些情境因素相适应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互动。对敌人,可以用这种方式迷惑。
    悟空出身:石猴。这表明悟空是没有亲爸亲妈的,天地灵气孕化,比唐僧的出身还苦。加上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整个表明悟空的身世是十分坎坷的,也正因为如此,悟空在社会上独自摸爬滚打后,能力是超强的。有句俗话似乎是说,一个人在军队、医院、监狱呆过后,会有很大的历炼的,这似乎就是在说悟空。

    白龙马,领导班子中的辅助角色。唐僧的能力是缺乏了点,甚至体力跟不上,但有白龙马助阵,也可以跟上三个徒弟的取经脚步。换作现代话语来说,就是一个领导班子是集体领导的,但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以唐僧(道德楷模)为中心,各自摆正位置。通过白龙马(辅助角色),唐僧会把道德情感化作强劲的执行力,也就是能把事情办成,把结果落实到位。例如小罗斯福总统,虽患小儿麻痹症,但有马歇尔等助阵,照样能领导美国打赢二战,实现全球争霸的梦想。
   
    猪八戒,亲和力的化身,彰显人缘、市井人脉的重要性(但唐僧也有人脉,如唐皇、如来、观音等,非八戒之流所可比拟)。在一个团队中,就是和事佬、调和剂、润滑剂的角色,有利于减少内耗、增加团队的一致对外能力。如三打白骨精中,就是八戒回头去请猴哥,让他重新出山救唐僧。
    八戒法名猪悟能。凡是爱调和人际关系的,一般情况下缺乏对业务的钻研热情,也许这就是唐僧对八戒的期许,要他时刻不忘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八戒道具钉耙。俗话说倒打一耙,八戒这种身份,对于一般人常进行忽悠工作,甚至倒打一耙,只有遇到能力超强的猴哥,才会老实一些。

    沙僧,默默坚守岗位的事务型人才。一个团队中,少不了打杂的、执行日常事务的人,沙僧就是这样一种人,一路挑担前行,无怨无悔。
    沙僧法名沙悟净。唐僧给他取这个法名,也是有寓意的。沙僧来自流沙河,那是一个泥沙俱下的地方,不干净,简而言之,是有腐败的可能性的。沙僧的角色,有点像后勤总监、总务处处长,工作思路基本上只要按步就班、萧规曹随就行,就是量多事杂,并且没有监督的话,很容易顺便揩油,因此取名悟净,实有必要。
    沙僧道具禅杖。禅杖一击可取项上人头,表明沙和尚执纪严明。道德之杖也足以担起背负取经求法行囊的重任。

    如来、观音、各界天兵天将、各路得道神仙。这是以如来佛祖为中心的外包业务团队,当唐僧师徒四人团队不足以解决路上碰到的业务问题时,就得找外包团队了,out source,而且如来、观音一出手,往往是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立马解决问题。可见做事业,找到好的外包合作对象,有多么重要,这与一个团队所秉持的事业理念(理想、信仰)高度有真接的关系。唐僧去西天,不是为功名利禄,只为求得真经,宏法利生,普渡众生,共济沧海(用现在的政治语言,叫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正是他不恋栈富贵家、不醉心女儿情的本意所在吧,因此与唐僧合作的业务外包团队,必然是像如来佛一样的一流外包团队,随叫随到,即刻有效。
   
    而且,这种业务外包团队给唐僧师徒服务后,成果也归唐僧师徒所有,计入九九八十一难成果之中,也即业务虽然外包,但品牌成效仍归唐僧团队所有。
    在现实中,棠叶国的高铁项目,就是典型的品牌自主、业务外包,尽管内部可能用了庞八迪、日本公司、法国工厂等的技术,但整体上的业务品牌,仍是棠叶国的中车、南车等。这种方式对于棠叶国逐渐把核心业务内容山寨、吸收过来,是最为有利的,最终有利于实现全面国产化。
    移动通信方面,棠叶国也是品牌运营自主,业务内容外包,做得比较好。
    而汽车工业方面,则不够理想,合资品牌太多,限制了棠叶国人把业务内容国产化,把品牌自主延伸到全球市场。据说合资厂出品的汽车,是作定向销售的,一般只能行销中国大陆,无法自由打入国际市场。我研究不是很深入,这只是一点浅见。

    各路妖魔鬼怪。寓示着唐僧取经求法求道路上的种种障碍。网上流行的通俗看法,是有背景的妖怪,都不会被打死,而是被罚回天庭,留职查看,如太上老君的门下弟子;没背景的妖怪,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如白骨精。这说的是明清往事。今非昔比,老虎、苍蝇都要遭打了。

    说归说,在一个事务执行团队的实际情况中,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四个人的性格特点,可能会以不同的成分或比例,揉合在同一人身上。
   
    唐僧:有理想、有道德
    孙悟空:有文化,有纪律
    猪八戒:希望他有道德、有纪律
    沙僧:有道德,有纪律
    这么说来,大体上邓小平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出的四有新人概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与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取向作个杂揉映射。

    而就公务机关而言,也可作如下的类比(可能不完全确切):
   
    唐僧式的机构(道德管束):国家主席、人大、议会、公安政法、审计等
    注:按以前老师的说法,国家主席就是一个国家机构。
   
    孙悟空式的机构(开拓创新,抵御内忧外侮):教育、科研、国防、军工、公检法、重工业、重型装备制造业等
    猪八式式的机构(人脉拓展):政协、工商联、各种联合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
    沙僧式的机构(后勤、总务类的):如政府的一般性事务部门,财政、税务等。

    由上可见,西游哲学所折射出的人生、社会寓意,至少不会比西方的三权分立思想差。西方的三权分立重在制衡,而不太强调协作(恕我愚昧,我没有很深入地研究三权分立的经典学说,但在西方议会中,经常发生党派性的争吵,不是为老百姓能否得利而吵,而就是为了党派之见而争吵),来自东方的西游师徒的取经思维则不同,强调取经路上的合作共赢,开拓进取,一路向前。  
   
    3-5. 抗日战争,国共日伪,四方斗法。
    在八年抗战期间,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所面临的局面,既充满机遇,但也充满风险。共产党所面临的其他势力,有国民党、日本侵华势力、汪伪政权等。这是比三国演义中更复杂的斗争局面和形势。而且共军内部,陕北红军与项英领导的新四军,其间步调也不完全统一,如项英与中央之间的矛盾。又如在山东,朱瑞将军与其他人之间,也有一定矛盾。
    就在这样的内外错综复杂的局面下,毛泽东成功领导共产党完成内战准备,非常不简单。所以如果将来公开了抗战期间更多的毛泽东电文,那将是史家们非常有用的研究材料。
    虽说毛泽东在抗战期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指挥艺术高超之极,但终毛后半生(解放后),他似乎没回过延安(井冈山有回去过),可见他对那段日子是蛮纠结的。
   
    3-6. 五行学说,相生相克。
    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我们祖先的五行学说,但是五行学说彰显了五个元素的相生相克关系,像五官、五味(酸甜苦辣咸)、五脏等,并且五行学说发端于道家,所以金、木、水、火、土,应当不是专指这五样具体事物,而是指这五样具体事物所表达的一种抽象概念,以便对宇宙内的其他五元相生相克关系,做个类比映射。
   
    3-7. 战国七雄,终成始皇。
    我们中国的战国时代,是孕育秦始皇大一统的前夜。其纷争可类比于上世纪的欧陆大战,但不同于欧陆大战后果的,是我们祖先终于见证了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两次世界大战,终究没能形成统一的欧陆大国,这或许是时运所至吧,无论拿破仑、希特勒,都是功败垂成,失于师出无名,没有正义(起码从不义到正义,逐渐切换过来也成啊)。所以,就当今国际关系而言,如果想寻求解决之道,不妨远溯我们古代中国的国与国的纷争。
    展望未来,全球范围内的国与国纷争,将是以国国合并共赢为主,这才符合神州大地自古以来的地缘政治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总的趋势,是合。所以,未来出现一个地球国,是有可能的(有点异想天开、贻笑大方啊)。
    就战国而言,本来楚、齐两国联手,不会输给秦国的,但楚、齐两国,败就败在互相猜忌,在受秦攻击时,不互相援手。所以就现代地缘政治而言,其寓意就是一切核心事务都得靠自己,不要老是盼着别国来帮忙,这样雄冠全球才有希望。

    3-8. 十个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据kiwix百科介绍,十个天干,源自五行学说。没有深入过,不作详谈。
   
    3-9. 十二地支,生肖星座。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巧的是,东方的生肖与西方的星座,都是以十二为数。只是生肖是按年为数,星座是分月为数。没有深入过,不作详谈。
   
四、兴旺衰
    道德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遇到过的一位老人,说过事物发展进程中的1,2,3,4,5,6......,就会顺着兴、旺、衰、兴、旺、衰......的顺序来演变。
   
    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
    x = 兴 if x mod 3 = 1
    x = 旺 if x mod 3 = 2
    x = 衰 if x mod 3 = 0
    mod代表求模或求余。
   
    毛主席生前爱把玩的数字,就是一分为二,甚至与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说法,展开了一场有名的论战。
    《论十大关系》也是毛先生的力作。 10 mod 3 = 1
   
    邓小平先生所喜爱的数字,就是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想来想去,只有邓先生掌权时代的十三大报告里,出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步走论段(具体表述记不清了,但确实是分三步走)。所以邓先生对数的把关,基本上都是兴旺之数。
    查网络,三个有利于也是邓先生在92南巡期间提出的。
   
    江先生所喜爱的数字,如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个代表。

    胡先生提出了八荣八耻,也提出过“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8 mod 3 = 2

    ......

    就以典型的京骂250来说,250 mod 3 = 1,实际上是兴数。
    再以典型的沪上骂人话13点来说,13 mod 3 = 1,实际上也是兴数。

    三在语言中,有三思而后行,事不过三等,这时是代表多的意思。
    四在语言中,有王数风范。国外的足球明星,有不少穿4号球衣而颇具王者之象的,似乎贝肯鲍尔就是穿四号球衣。

五、本文的价值与功用。
    有本文作指引,一般人在语言能力可以的情况下,可以纲举目张地深入一个行业或专业,两三年内就有小成。在当地发展就可以成一方气候。
    我个人认为,本文价值三毛。
    也许,三毛是0.30元的意思,但我更倾向于以下几种解读。
    三毛,也代表张乐平先生所著《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历经苦难,百转千回。
    三毛,也代表台湾作家陈平,种种波折下,仍保持心灵纯净。
    三毛,也代表林彪的彪字上,那三根撇所代表的羽毛,那是令林彪作战如虎添翼的三根毛。
    三毛,也可以代表军统时代的“一戴三毛”中的三毛。军统在抗战期间,还是为国家民族出了很大力气的,三毛指毛人凤、毛森、毛万里。以军统三毛中的毛森而言,据百度百科,他是杀人魔王。毛森1981年于春节时致函故乡江山市侨务办公室拜年,称中国现在是贤明者掌权。
    毛森曾在1938年江郎山的石壁上题词,“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毛森的墓面对金门大桥,横隔太平洋,遥望祖国大陆。
   
    三毛,更代表观世音给孙猴子的三根救命汗毛。
    三毛,也更代表毛泽东与他的毛氏三兄弟(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毛家满门忠烈,这就不消说了。
   
六、参考资料与资源
    老子《道德经》
    kiwix离线维基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搜索引擎
    ......

七、结语: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惟有道者。  引自老子《道德经》。